您的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

我的保险观

周末有时间又和我爸谈了谈他保险的问题,在我一番理性的分析的过后,父亲沉默许久:不换。当时我的心情像窗外北京的暴雨从高空摔到地上,又像窗子一样被雨胡乱的拍打着。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谈过很多次了,父亲在代理人那里买了一份两全重疾险(6w保额)保费每年将近五千,我想让父亲换成瑞盈(20w保额)保费六千多。每次拒绝换保险的原因大致一样:代理人亲戚说互联网保险不靠谱真正出险没人管得自己跑。父亲总是抱着:消费型的不出险钱就没了也不会出险保额没用的想法拒绝更换保险。看着家人在保险坑里深陷又无能为力,委屈夹杂着愤怒,我深感无奈又无比自责。

 

于是,我就想起很多购买了互联网保险又退保的情况,会不会他们也因此放弃互联网保险。

 

首先为什么身边的代理人会说互联网保险不靠谱?

在大多数代理人看来只要是互联网保险就不靠谱,因为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不采代取理人的营销模式,影响到了代理人的利益。大多数代理人一听是在网上买的就会说不靠谱或是不好,会给你推荐一款他的产品。但很少有代理人会在真正的研究条款和理性的比较之下科学的告诉你这款保险不好在哪里。

互联网保险或是保险的互联网化是未来保险的方向与必然趋势,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收到旧势力的打压,就像上一代人会觉得这代人不如自己,但是事实证明科技在随着时代发展。新事物的发展伴随着的是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被大家认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想想淘宝在起初也很少有人支持,但现在让无数的百货商场变得萧条甚至破产的,互联网保险必然会对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职业造成很大冲击。


互联网保险出险没人管?

现在保险公司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或是app或是理赔平台,可以在线申请理赔,理赔流程该准备什么材料也写的很清楚,直接拍照上传甚至足不出户可以完成办理。不需要代理人在跑前跑后,感觉自己给人家带来了多大的麻烦...现在保险理赔平均在3天内就可以完成,便捷高效。

         


两全保险真的比消费型的更划算?

“生存到约定时期没有出现就返还已交保费,相当于不花钱还得了保障。”这大概是每个代理人推荐两全保险时都要说的一段话术。其实不然,两全型保险的定价不同于消费型保险。两全型保险有着低保额高保费的特点,6w保额能买到一年5000块而消费型保险的价格只需要四分之一。设若不幸出险保额低根本起不到保障的作用,而且多交了每年4000的保费。如果没有出险,两全保险的返还期很长大多数为25年左右,而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想想25年后会贬值多少,与其交到保险公司手里等着贬值,不如自己用买消费型保险的差额去理财保证实际的货币价值。

代理人专宠两全保险的原因就是保费佣金高,但相对于消费者来说两全保险就是保障不到位,返还会贬值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且真正出险保额不足还害人不浅。


真的不会出险吗?

“我也不会出险”这是大多数人拒绝买保险的原因或是增加保额的原因。我们在这里先排除意外的因素,单说人这一生患大病的风险。2013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张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为重大疾病保险的费率厘定提供了依据。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男性是73.64岁,女性是79.43岁。可以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了:我国男性一生重疾平均发生概率为49.6039%,女性一生重疾平均发生概率为51.8226%。寿命低于平均寿命,则发生率低于平均值;寿命高于平均寿命,则发生率高于平均值。如果活得足够长,那么重疾发生率就越来越接近100%了。单是重大疾病发生概率就已经接近50%了,加上平时面对的意外风险。可以说人的一生出险是一个高概率事件了。风险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保额有什么用?

保险的钱都是救命的钱,保额就是救命的钱。保额是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失能收入补偿重要的来源。重大疾病不是感冒几百块就能治好,病来如山倒,保额不足只能是杯水车薪,望洋兴叹。保额一定要买够,重大疾病最少要20w。根据2017年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显示在巨大的理赔额后,是重疾险件均赔偿费用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例如太平洋人寿:99亿的理赔总额,3.2万的重疾理赔均值。不管是哪一家保险公司,用户的重疾获赔均值都远远低于重疾的平均治疗所需费用重疾影响的不只是当下的生活,可能在绵长的未来里为家庭生活蒙上浓重阴影,更别提罹患重疾所造成的收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