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股 > 正文

概念追踪 跟踪的概念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复合集流体概念股表现强势,截止11月21日收盘,趋势龙头宝明科技(002992.SZ)涨停,10月以来股价翻倍,日内龙头元琛科技(688659.SH)20cm涨停,万顺新材(300057.SZ)收涨超12%,英联股份(002846.SZ)、双星新材(002585.SZ)、大东南(002263.SZ)纷纷涨停。有观点认为,本轮复合铜箔行情标的池扩散,产业链普涨,核心逻辑是产业链进展驱动,建议把握锂电行业“0-1”新技术趋势,有望走出主升浪行情。

  据了解,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用于附着活性物质的基体金属。集流体在作为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载体的同时,其主要作用是将活性物质产生的所产生的电子汇集起来并对外进行电流输出,从而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复合集流体是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三层复合结构,通过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方式在高分子PET/PP膜表面形成纳米级金属,再通过水电镀将金属层沉积增厚到1μm以上。复合集流体以兼顾能量密度、循环导命、安全性及电池成本的优势成为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复合集流体产业链上游为PET基材、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中游为复合铜箔制造商;下游为动力电池企业。当前锂电池正极和负极分别使用金属铝箔和铜箔作为集流体,由于铜材密度较大和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铜箔的轻薄化可有效降低电池质量和成本,为当前集流体创新研发的主流方向。铜箔需要保持一定机械强度,不可能无限减薄,因此复合铜箔成为轻薄化的新思路——可具备存在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优势。

  由于复合铝箔只采用蒸镀工艺,其难度相较于复合铜箔是下降的,但普通的蒸镀设备一次只能镀60nm,镀1μm至少要镀17次,蒸镀设备投资较高,因此复合铝箔单平折旧成本较高,相较于传统铝箔没有成本优势,主打高端应用。

  根据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3%、PET复合铜/铝箔渗透率达到21%的假设来测算,预计2025年配备PET复合铜/铝箔的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94GWh。

  产业链市场空间测算方面,根据统计,到2025年主流电池厂新增产能超过2.06TWh,假设到2025年复合铜箔在新增产线上渗透率达到25%,存量产线上渗透率达到10%,预计2025年锂电复合铜箔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48.86亿元,其中,磁控溅射设备市场规模为58.38亿元,电镀设备市场规模为63.24亿元,超声波滚焊设备市场规模为27.24亿元。

  上市公司蜂拥入局复合集流体。据悉,今年9月,胜利精密公告称,拟总投资56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其中包含共计115条高性能复合铜箔生产线。宝明科技在7月宣布投资60亿元在江西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此外,方邦股份、阿石创等公司披露正进行设备安装及试产,但未公布与下游客户对接情况。据公开信息显示,宝明科技、双星新材均已于今年年中开始为客户送样,宝明科技已获小批量订单。

  国金证券近日的研报中表示,复合集流体在电池端技术储备上,宁德率先提出,蜂巢能源22年专利量暴增,国轩布局也比较早。产业化角度,宁德已在正极复合铝箔实现海外小批量装车,与金美合作实现量产,国轩于近期发布环评报告,规划4亿平复合集流体(铝箔)。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目前两步法技术方案最为成熟,生产效率、良品率和成本将共同推动技术升级的方向。PET和PP基膜均具有潜力,其中PP耐酸性更好,未来或有较大应用。具有磁控溅射和水电镀工艺积累的企业或将具有先发优势。推荐确定性最强的设备环节、具有经验积累的复合集流体生产企业,以及未来具有潜力的PP基膜。

  财信证券也表示,复合集流体的高分子材料层受热会发生断路效应,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热失控,2023年有望开始规模应用,建议关注万顺新材、宝明科技等复合铜铝箔布局较为领先的公司。

  相关概念股:

  东威科技(688700.SH):公司表示自家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唯一大批量量产(新能源镀膜设备)的公司,订单超预期。

  三孚新科(688359.SH):公司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新型复合铜箔电镀工艺正处在中试阶段,预计明年可规模化应用,良率目标为95%。

  宝明科技(002992.SZ):第一批PET复合铜箔设备预计今年12月份开始交付明年上半年交付完毕。

  双星新材(002585.SZ):公司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pet复合铜箔已从原料端开始专利布局。公司新的产线即将建成并投产,产线投产后将逐步量产,公司认为复合铜箔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领域新的增长点之一。

  元琛科技(688659.SH):在上半年针对复合铜箔材料进行实验,第一批设备预计10月底落地,第一条线设备安装预计11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