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股 > 正文

上半年亏损2.61亿 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1.1亿到1.5亿元

  卫龙也并非毫无动作,在已更新的招股书中,卫龙就重点提到拟将此次募集资金的一部分用来拓展销售和营销网络、品牌建设。

  已经三次递交赴港上市申请的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卫龙”),更新了 2022 年上半年业绩招股书后,再次向港股市场发起了冲击。

  鳌头财经注意到,2019-2021年卫龙的业绩连续保持增长态势,分别实现营收33.85亿元、41.20亿元和48.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

  但在其更新后的聆讯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卫龙总收入同比减少1.8%至22.61亿元;净利润则亏损2.61亿元。

  那么,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卫龙能成功敲响港股上市之钟吗?

  重销售轻研发,产品结构单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赛道日益细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对于食品的品质也更加重视,这也意味着食品企业在创新产品、把握品质时,研发投入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鳌头财经发现,卫龙的研发费用十分有限,反而对销售费用着实慷慨。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卫龙研发投入分别为57.3万元、337.6万元、549.7万元和693.4万元,分别占比各期营收比重为0.00%、0.1%、0.1%和0.3%。

  而同期其广告费及销售费用总计分别为6070.2万元、8765.7万元、1.35亿元和8472.7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走高,分别为1.7%、2.1%、2.8%和3.8%。

  上半年亏损2.61亿 卫龙三闯港股市场亦难破局

  从行业上来看,2022年上半年盐津铺子(002847.SZ)研发费用为2951.94万元,占营收比重2.48%;甘源食品(002991.SZ)研发费用为982.09万元,占营收比重1.63%。对比之下,卫龙处于较低水平。

  或许是研发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卫龙的产品结构较为集中、单一。招股书显示,公司主打产品为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系列调味面制品。报告期内,该品类合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3.1%、65.3%、60.8%和59.3%。

  放眼整个休闲食品市场产品矩阵,各同行企业的产品种类较分散,竞争也相对激烈。

  显然,依靠单一品类长久占领市场异常困难,要想摆脱这一困局,就需要增添新品类来打破产品线单一的短板。

  卫龙也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了对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类的创新打造。比如,今年上半年蔬菜制品所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从2019年的19.6%跃升至36.2%,成为卫龙第二条核心产品增长曲线。

  成本不断攀升,掀起涨价潮

  2022年下半年,国内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增长,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CPI同比增长2.1%,PPI同比增长-1.3%,两大数据差异愈发拉大。

  有分析指出,PPI继续回落主要是因为国内需求端乏力,海外加息导致经济衰退概率增加。

  与此同时,国际大宗货品价格也强势上扬。

  据生意社大宗榜数据统计,2022年10月能源大宗商品WTI原油价格同比增加6.15%,环比增加10.58%;而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1月23日,铜现货价月涨幅达1.14%;LME铝现货价月涨幅达7.99%。

  工业原材料及大宗货品价格上涨,也一定程度传导至下游生产端。拿食品企业来说,多家头部公司纷纷宣布调整部分产品价格,给出的理由都非常相似,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人力成本及运输成本增长,对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经鳌头财经统计,今年卫龙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不同程度提价。

  其中,销量最好的调味面制品(如辣条、亲嘴烧等)相比去年同期涨价1.6元/千克,环比2021年末涨价1.3元/千克;蔬菜制品(如魔芋爽、海带等)同比涨价2元/千克,环比涨价1.9元/千克;豆制品及其他(如卤蛋、豆皮等)同比涨价4.7元/千克,环比涨价4.2元。

  事实上,在成本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卫龙的盈利能力也在遭受考验。报告期,卫龙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9.4%、19.9%、17.2%和-11.5%。可见,卫龙整体净利润率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上半年亏损2.61亿 卫龙三闯港股市场亦难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CPI和PPI数据相差较大,也侧面反映出消费端较为低迷。有分析指出,PPI对CPI传导能力有限,在消费需求被抑制的情况下,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强,如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多数企业可选择减产或降本增效自行消化,而非涨价,否则会失去市场份额。

  因此,卫龙选择调整部分产品价格,显然是出自慎重考虑。

  但从结果导向来看,涨价并没有给卫龙带来利润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上半年,调味面制品销量同比下降13.82%;蔬菜制品销量同比下降3.94%;而涨价最明显的豆制品及其他销量则同比下降19.71%。

  商超客流量向下,渠道短板凸显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商超渠道客流量下降,直接导致整个休闲零食市场销量不同程度下降。此外,线上、电商、新兴平台等多元消费渠道,对传统线下经销商渠道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就拿卫龙来说,其销售渠道以经销商为主,因而商超渠道占比较高,商超卖场客流量下降难免对其业绩造成影响。

  招股书显示,卫龙线下经销渠道占比89.4%,线上经销和直销渠道占比分别为5.2%、5.4%。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卫龙与超过1830家线下经销商合作,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73.5万个零售终端。

  不难看出,卫龙整体的销售渠道格局呈现明显的重线下,轻线上模式,并重度依赖经销渠道。

  这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如果经销商严重违反合同,公司将解除或不与其续签经销合同,那么公司的销售收入和未来业绩增长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9月,卫龙旗下子公司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与多家经销商存在买卖合同纠纷。

  上半年亏损2.61亿 卫龙三闯港股市场亦难破局

  另一方面,如果生意大比例来自于经销商,那么企业决策或者政策制度很容易受到经销商的影响,尤其是会削弱企业对经销商的议价能力。

  事实上,卫龙也并非毫无动作,在已更新的招股书中,卫龙就重点提到拟将此次募集资金的一部分用来拓展销售和营销网络、品牌建设。

  据了解,自2021年开始,卫龙就计划向商超、社区团购、线上电商等进行全渠道布局,并逐渐增加了针对线上自营店的广告及促销力度,在全渠道改革中,线上和线下渠道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形成互补关系。

  比如,截至目前,在抖音官方运营平台,卫龙官方账号粉丝已达83.8w,获赞848.6w。

  正是在此努力下,卫龙线上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卫龙的线上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8.6%。

  报告期内,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5亿元、3.81亿元、5.54亿元、2.68亿元和2.39亿元,分别约占总收入的7.4%、9.3%、11.5%、11.7%及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