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难爆 爆品指什么
对上美股份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寻得一条展现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仍是不小的挑战。
两次尝试上市失败后,12月22日,上美股份(02145.HK)终于在港交所敲钟成功,并被各大媒体誉为“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
然而,三年半营销费用超50亿元,今年前10月收入下滑近三成的上美股份,在登陆资本市场后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是,未必。
今年前10个月营收下滑约三成
公开资料显示,上美股份成立于2002年。2003年,旗下第一个品牌韩束诞生;直至11年后,第二个品牌一叶子上线;2015年,母婴品牌红色小象上市。随后,上美又先后打造了花迷、吾尊、一页、asnami等多个化妆品品牌,覆盖日化专营店、商场、超市、电商等多个渠道。
企查查显示,上美股份曾经叫做上海卡卡化妆品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并正式启用“上美”名号。2015年5月,上美股份获得中信资本、联新资本和前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的希美资本数亿元的首轮投资。彼时,上美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就曾公布将于2018年上市的计划,但始终未有进展。
2020年,上美股份再度引入新的投资者,如雅戈尔(600177.SH)投资有限公司,并最终在同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一系列的融资和公司股份制改革后,上美再次启动IPO。2021年2月,上美股份先是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准备启动A股上市进程。而到了年底,该公司又转战港股。
不过,转战港股后,上美股份的IPO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在2022年1月首次提交在港交所提交IPO资料后,由于超过6个月未完成聆讯过程而导致资料失效。直至今年10月,上美股份再次提交招股书,才于12月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最终得以敲钟上市。
综上可见,上美股份的上市征程并不容易。但好在也终于圆梦港股,搭上了今年上市的末班车。
事实上,从业绩上来看,上美股份今年以来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根据其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上美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74亿元、33.82亿元、36.19亿元,2020年至2021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为17.67%和7.1%。
虽然在2019年至2021年间,该公司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速明显变慢,并且,就今年前10个月来看,上美股份还出现了业绩下滑。
具体来看,今年1-6月,该公司营收为12.62亿元,同比减少了31%,净利润6280万元,同比减少64%。同时,上美集团还在上半年出现了现金流-7455.8万元的资金缺口。在今年7-10月的四个月中,上美股份每个月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了下滑。
整体来看,上美股份今年1-10月营收为20.82亿元,与去年同期约29.25亿元的营收相比,下滑了约28.8%。
上美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受疫情影响2022上半年公司上海工厂生产和交付遇到困难,且因美妆护肤行业竞争激烈,无法交货直接导致下游客户转而采购其他产品、品牌,订单取消率有所增加。叠加物流中断影响,公司上半年存货也有所增加,并计提了约4270万元的存货减值。
而反观珀莱雅(603605.SH)、贝泰妮(300957.SZ)、华熙生物(688363.SH)同类可比公司,却仍在今年前三季度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根据各公司财报显示,今年1-9月,这三家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9.62亿元、28.95亿元和4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53%、20.65%和43.43%。
近五成的收入来自韩束
从品牌矩阵上来看,目前上美旗下共有9大品牌,包含了1个高端品牌,4个中高端品牌和4个大众品牌。
尽管上美股份继打造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后,又接连推出了针对敏感肌人群的“高肌能”,主打孕肌护理的“安弥儿”,定位专研固发的“极方”,以及面向敏感肌婴童的“一页”、与青蒿素团队合作研发的敏感肌品牌“安敏优”,但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一直是上美集团营收的主力。其中,尤以成立最早的韩束占据营收半壁江山。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三大品牌合计营收占集团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6.6%、91.8%和92.2%。其中,韩束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2.0%、39.4%和45.1%。2022年上半年,韩束的营收占比再次增加至47.8%,接近五成。
相比较而言,2019年营收占比最大的一叶子,近两年数据一再掉落,从2019年的36.6%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21%。
公开信息显示,上美股份还曾在2015年打造过彩妆品牌花迷(HANAMINO)、护肤品必优兰和男士品牌吾尊等,不过,目前这些品牌均已没了“踪迹”,在上美招股书中也并未提及它们。由此可见,虽然上美股份一直在孵化新品牌,但是成名者甚少。因此,近两年来新推出的极方、一页等品牌能否成功还未可知。
并且就对业绩贡献了近一半的韩束而言,其近年来开始有所式微,缺乏引领品牌增长的大单品。但目前的美妆行业却大多是依靠以大单品带动整个品牌的发展。典型如,珀莱雅通过打造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等多个大单品带动了品牌的成长,并掀起“早C晚A”的护肤风潮进一步带动产品销售;再如,华熙生物旗下品牌润百颜,也是凭借HACE次抛精华并不断迭代,最终将品牌推向了10亿级的殿堂。
然而,韩束近几年却没有出现深入人心的爆品。在《所有女生的offer2》中,李佳琦更是直言,“韩束没有爆款产品,在国货美妆品牌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并称想到韩束就“只有价格和无数的赠品”。这番言论也使得上美副总裁罗燕泪洒现场,承认“这些年韩束退步了”。
虽然,在节目中,李佳琦同时也给韩束提出了建议,即韩束蓝铜肽系列是最可能“爆”的产品。然而从今年双十一最后的表现来看,韩束蓝铜肽系列产品的表现也较为一般。韩束品牌也没有进入天猫双十一美妆前20榜。
线上占比已超7成
三年销售费超50亿
值得注意的是,和头部美妆公司一样,上美股份近年来也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了线上。2019年,上美股份提出“全力拥抱线上渠道”的战略。随之,上美股份的线上占比逐年提升。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上美股份线上销售所得收入分别为15.04亿元、25.43亿元、26.98亿元和9.31亿元,占比分别为52.4%、75.2%、74.6%和73.8%。由此可见,上美股份的线上占比已超过7成。
众所周知,线上渠道竞争日趋激烈,流量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上美股份重投线上渠道,因此其销售费用也是连连攀升。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上半年,上美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25亿元、15.36亿元、15.72亿元、6.08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6.1%、45.4%、43.4%和48.2%。三年半的销售费用就高达50.41亿元。
与此同时,上美股份在广告投放上也一向是大手笔。
吕义雄曾公开表示,“打广告,不一定能做成品牌,但不打广告,很难做成品牌。”譬如,在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期,2013年韩束就曾砸重金赞助了《非诚勿扰》心动女生的环节;之后,上美集团又花费2.4亿元抢下《非诚勿扰》的冠名。2015年,韩束以5亿元巨资续约了《非诚勿扰》,创下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投放新高,又冠名《蒙面歌王》《花样姐姐》等多个热门综艺节目。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美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晶茂院线等平台的广告投入金额就超过了10亿元。
从目前来看,上美集团一以贯之地选择了砸广告、做营销来给自己巩固形象。过去三年,集团用于营销及推广的开支分别为8.03亿元、10.7亿元和10.34亿元,占同期销售及分销总开支的比例在60%以上。
数据显示,中国国货化妆品市场零售额在2021年达4467亿元,预计2026年,国货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7441亿元,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7%,高于外国品牌同期的8.1%。
在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前15名企业中,上美集团居于第14名。对上美股份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寻得一条展现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仍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