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种子即将商业化!板块投资逻辑有何重大转变?
转基因种子渐行渐近。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期农业农村部召开转基因审定会议,审定品种数量在20个左右。若品种通过审定,则转基因玉米种子或将在2023年一季度开始销售试点。
从最新的产业调研信息来看,有18个性状品种即将公示,大概率是在春节前,目前行业已在统计23年的制种需求名单,各家企业也准备好了转基因种子专用的产品包装,等品种落地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生产和销售。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审定结果顺利公布,意味着产业将正式进入商业化时代,那么转基因板块的投资逻辑也将从政策驱动转变为以基本面驱动(类似之前5G牌照发放)。
据了解,过去五年中,我国平均86%的大豆和4%的玉米需依赖进口,且2020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开始快速增长,通过转基因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高效的新品种,将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约束,有效提高用量自给率。
2019年底以来,我国转基因政策持续出台,在“验证转入基因安全有效”、“验证转基因品种增产增收”、“管理标准明确细化”、“法规保护原始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为我国转基因种子放开创造良好的技术和制度基础。
2021年,我国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的产业化试种终于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
试点结果表明,我国转基因大豆、玉米抗虫耐除草剂特性优良,增产增效和生态效果显著,配套的高产高效、绿色轻简化生产模式也逐步形成。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95%,增产6.7%至10.7%,并且可以大幅减少防虫成本。
作为常规玉米,南方地区严重时100株上会有200~400个幼虫,而转基因抗虫玉米防虫效果可达95%,非常显著。转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产12%。
华创证券认为,当前影响世界粮食的不利因素增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在种业振兴大背景下,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可期。
市场规模方面,据天风证券测算,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品供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而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验证,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元、出厂口径空间360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元。
全球来看,转基因自1996年推广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面积达到近2亿公顷。
截至2019年,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并批准了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木瓜、南瓜、苹果等多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平均应用率达到95%;阿根廷转基因平均应用率达到100%,巴西达到94%,加拿大达到90%,印度达到94%。
相比之下,2019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为320万公顷,占全球比重为1.7%,远落后于美国、巴西等国家。
从国内市场来看,大北农、隆平高科(参股公司杭州瑞丰)及先正达(子公司中种集团)三价复合性状玉米品种已具备商业化基础,试种效果良好。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两个大类,商业化性状有单一抗除草剂、单一抗虫和既抗除草剂又抗虫(双抗)三种。其中双抗性状数量最少,经济效益最高,对作物增产效益最佳。
从企业的安全证书的储备来看,大北农发力最早、隆平高科(参股公司杭州瑞 丰)次之,先正达(子公司中种集团)位列第三。大北农子公司大北农生物,是目前来我国转基因技术安全证书拿到最多的主体(14个),隆平高科参股的公司杭州瑞 丰(5个)次之,中种集团(3个)作为先正达全资子公司,在研发实力、资本力量、人才等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开源证券指出,转基因商业化放行在即,转基因种子基于增产增益效果,销售单价提升, 有望扩大国内种子市场规模,优质性状公司及种子公司有望从中受益,推荐标的大北农、隆平高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