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
看到这么多人在讨论原生家庭的话题,我也忍不住想参与了!
一.先说说我家家庭背景,我的爸妈都是地道的农村人,爸爸今年50,妈妈今年51,但是我哥哥今年却32,我31,也就是说爸妈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子了,其实在农村这么年轻结婚也算正常,但是也就是因为年轻一结婚就生子就要带孩子,当时的农村除了种几亩地根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贫贱夫妻百事哀,从小到大对父母的印象就是吵吵闹闹,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具体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大致就是妈妈性格要强,脾气有点急,想让爸爸多赚点生活费,而爸爸属于比较知足常乐的人,安于现状,不想那么辛苦,所以就动不动吵几句。经常吵经常闹,大人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对当时的我影响很大,从记事起就特别乖比同龄人会干农活和家务活,同村的长辈见我都会夸我能干,有的还当妈妈面夸,家里三个闺女加起来都不如我妈妈生的这一个闺女懂事。当时小心里想着只要我多干活多分担家务妈妈就会开心,就不会跟爸爸吵架。年龄越大越爱操心,上了初中住校,周六日在家如果爸妈吵架了,周一到周五上课时候都会时不时跑神,在想妈妈是不是还在生气不吃饭,爸爸是不是还在惹妈妈生气,两人是吵架还是动手了。高中三年和大专三年也是在这种不安和恐惧中度过,也难怪,妈妈有时候吵完自己都哭着说平时也不吵怎么孩子好不容易一个月回来一次却赶到这时候吵起来了?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相亲时候的择偶标准,只要对我好不吵架就行,有钱没有钱都没有关系,有钱就多花没有钱就少花。我妈还说我条件太低了,好歹大专生也得挑个有钱的好家,我说他家有钱也不是他自己挣的,家里再有钱,如果天天吵架打架我宁愿不嫁。事实证明我还是正确的,虽然跟我老公是相亲,他家条件不好,闪婚又是裸婚,但是我老公性格很好,有错误只要指出来很快改正,说这辈子也不会跟我吵架更不会动手打我!他也说到做到了
二.再说说爸妈对我教育的影响吧,我爸爸妈妈也算是文化人,当时的条件还都念到初中的,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妈妈说,只要你们愿意上学,我就会一直供你们上。哥哥厌学上完初中怎么也不去上了,我当时也许是怕自己不上学会惹妈妈生气吧,所以成绩虽然不好但是一直很努力很上进的去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村里很多人的观念就是读书有什么用又不分配工作了,还是女孩,女孩上的好还不如嫁的好呢,即使学好了也是给婆家工作赚钱。我妈一直都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你就好好上你的,钱的事你也别管,妈妈会想办法。尤其高考期间妈妈很担心我那么努力再学傻了,给我说过我认为堪称经典的一句话,你尽力就好了,不要有压力!(因为村里有个女孩比我大一岁也很懂事,初中考高中没有考上,大脑受刺激神经失常了)最终我是我们那个小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女孩,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如果没有上大学我肯定也走不出农村的生活,也认识不了我优秀的老公。这一点很感谢妈妈
三.再说家庭对我另外一方面的影响,你们肯定认为都上完大学了还回老家相亲,真够老土的!不是我太老土,而是上了初中我妈就经常说不要跟男生说话,不要跟男孩玩,所以我一直就听话,把自己的圈子跟男生完全隔离,高中更是!到了大学学的英语专业一个班70个学生,6个男生,6个男生我从来不跟人主动说话。毕业都24了,家里安排几次相亲,舅舅给介绍的比我大三岁的我老公,看着很合眼缘就闪了,用我同学的话说,别人闪婚的都离了,你闪的却感情越来越好!确实,我们相当于先结婚后恋爱了。
四,再说父母对孩子理财方面的影响,妈妈很会过日子很节俭,以至于在我爸和哥看来,我妈扣的很!妈妈确实会过日子,后来农村人也流行出去打工赚钱了,妈妈花钱方面还是很俭省,不该买的不买,该买的也是有规划的买,虽然钱不多但是时不时都会去存钱,在村里也是第一家盖起楼房的。毕业就结婚了,第一年我和老公也不懂理财,第一年回家妈妈问我你两个一年存多少钱啦?我说就掏七千块买一个笔记本,卡上好像还有五六千吧。我妈说那可不行,你得存起来,先去办个定期存折一月一存,每个月发工资剩下生活费就都存上,天长日久越积累就越多的,按照妈妈的这个方法,一发工资就去存钱,从开始我的工资2000,老公的2500,有了存钱意识,就不乱花了,每个月留生活费1000,剩下就都存上了,给人的感觉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但是一年下来真的很有成就感,后来工资也高点,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留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存定期,虽是这种土方法的定期存,但是结婚六年存了房子的首付钱—30万。现在房子也装修好了住进来了,回想原来的点滴存钱的日子感觉很充实。现在偶尔也买一些基金定投,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多重收益!我觉得不管有钱没有钱都得有理财意识,钱多有钱多的理财法,钱少有钱少理财法,理财过程中也适当犒劳一下自己,可以拿出一部分的收益给自己买双心仪已久的包包或衣服,或者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或者吃顿饭都可以,也算对自己辛勤的付出一点慰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