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尊重对方后才能获得尊重
我和老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相隔距1000多公里,生活中有很多习惯都是非常不同滴,比如饮食习惯:来广州前我是无辣不欢,而老公估计在认识我之前不知道辣椒为何物(但是现在他比我能吃辣);比如人情往来,广州基本没有人情往来(喜事封出去的红包会被全额或大头退回),而我们那里什么满月、周岁、整十的生日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作为请客摆酒的理由……。
我老家在小城市,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而老公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虽说家里不算富裕,但是双职工养二个小孩加上公公还有木工的手艺,小时候的经济条件肯定比我好。当我上学的时候早餐只能吃泡饭下咸菜的时候,老公的早餐已经是牛奶、面包、牛肉丸了。这么不同的成长环境成长起来的二个人消费观当然是非常不同滴。
我和老公结婚马上就15周年了,从最开始的火星撞地球到现在的基本能达成一致,也是经过了长久的磨合的,当然磨合的过程中争吵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老公是家里的老小,从小到大可以说在经济上没受过苦,认识我之后我又是比较能赚钱的(我因为受小时候影响,对赚钱很有欲望但又不太会花钱),所以他在钱上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我前几天还开玩笑似的的说他: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又懂得花钱享受。
虽说我们的消费观不同,但好在我们在买房上没出现过分歧,都是他选房,看中后我去拍板,这样我们才得已顺利买了三套房。
举几个因为消费观不同后来又是如何达成一致的例子:
1、买车。老公说买个10来万的经济型的车就可以了,他说QQ也不错。而我就不同意,我的理由是1)我要考虑舒适性和安全性(车子还真的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2)我们都人到中年才买第一台车,要买稍好一点的,3)我们有这个经济能力,4)现在车子又没有强制报废年限,买的车子开的时间长一点,折算到每一年反而更便宜,最后老公听从我的建议买了台25W的车。
2、当时装修现在住的房子过程中,因为灯太多吵过一次架。厨房10几盏灯(站在不同的位置开不同的灯,灯光颜色还是不同的),一个洗手间6盏灯,灯一多就意味着装修费用增加(20W的预算实际花了30W+)。后来我姐劝我,有什么好吵的,全是他自己设计的,以你们家的经济水平,没必要为了装修多花了几万块钱而吵架,灯多有灯多的好处(确实,家里到处都亮堂堂的确实挺不错)。
3、厨房是他的领地,他说要有好厨具才有心情做美食。我们家的锅都是304不锈钢的,有平底锅、蒸锅、炒锅,我说人家的锅也就几百块,为什么你的锅都要800、过千呢,还要那么多种类的锅?他说你不懂,不是你做饭你当然不知道工具好的重要性了。好吧,我不进厨房,又有现成吃的,真不该说那么多。我们家还有长年很少用的豆浆机、还有一年基本不用的搅拌机、还有已经闲置的电动榨法机,已经买回来的就不多说了,说了生气大家都不好过,后面的就委婉的劝说他要用的东西再买,这二年好了很多。
4、还有就是前几天他用新股收益买了台8000+的台式电脑,他自己组装的,对于学工科的他来说,组装电脑对于他来说是种乐趣。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买,我的习惯是要用的东西才会去买,因为我们俩现在的手机性能都不差,原来那台电脑性能还是蛮好的。他说你股票赚钱了买台电脑为什么不舍得,女儿马上放寒假了,到时大家不用抢电脑。好吧,他好像说的也有那么点道理。
还有平时的他在饮食上很舍得(说吃进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给女儿买书很合得(我们家从不去图书馆借书)。但是他很不注重穿衣打扮,前段时间居然给自己买了双30元的布鞋、买了件30元的T恤,他居然说穿的很舒舒服,我给他严厉申明:以后不许买这么便宜的衣服和鞋子,以后买这些东西我带他去买,我都是带他去固定的几家实体店,他试过觉得舒服的话我就去买单。
其实现实中大部份的夫妻消费观应该都是不合的,我们家的做法是:求同存异!!只要在家庭经济条允许范围内,尽量去包容对方的习惯,你尊重了对方、对方自然会尊重你。夫妻和睦是生活质量最基本的要素,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