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家人是如何从小康到“赤贫”的。
我是要讲讲我弟弟家的那些事。
我和我弟是堂姐弟的关系,从小我们就在一个大院里长大。
父母的赚钱和工作轨迹、我们俩小时候的成长轨迹基本上如同一辙。
两弟兄带着一大家人承包了单位食堂,早早的积累了第一桶金。
我妈在集体的旅馆上班,工资比我弟的妈妈少一半。
后来集体的土地被工商局占了,每个人人头分了1万多。
我爸就跑南闯北带领一家人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
我爸特别懒,做半年休半年。
我爹特勤劳,找钱全年无休。
可以说,人生的中段,我爹一家完胜我们一家。
后来,堂弟职中毕业了,家里给买了个货车在水果市场跑车。
后来机缘巧合,我爸我爹的一个发小在市法院的中干。
就把堂弟搞到法院去开车,零时工性质。
我爹一家一心一意想把我弟的编制解决好,
费了不少精力不少金钱。
由于现在的公家门槛逐渐收紧,逢进必考,
堂弟在法院大概蹉跎了7、8年的样子,
实在没办法解决工勤的编制问题,
加之后来堂弟的妈妈身体出了点状况,
没办法和爹一起经营水果批发了。
面临着必须有人来接班的情况,
堂弟犹豫再三终于放弃了进公家门这个念头。
后来的后来,
也正好是堂弟他们招聘的临时工春节突然辞职不干了,
才把我爸这种早就赋闲在家的人拉去帮忙。
由于我爸进入“核心管理层”,
我才听说了后来这几年堂弟他们一家的具体情况。
前几年,我们这里满大街遍地开花了很多投资理财公司。
堂弟他们就把钱投到一个朋友的公司,
月利息4分,尝到头几个月的甜头后,
他们陆续投入了近20万。
后来又把10万块投到我弟老婆的一个亲戚的投资公司,
每个月的利息2分。
我想结局大家都猜到了,这两笔钱“跑路”都拿不回来了。
据说,现在水果批发因为做生意的人多了,
而且他们家前期的客户积累不够,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做。
所以堂弟又拿了10多万和原来法院的同事在外面合伙办了个厂。
我猜堂弟应该是参股的形式,因为他应该不懂经营。
目前还没有开始盈利。
现在他们一家的现金应该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现在据说做生意的钱都是把自住房去银行抵押贷款来的。
他们家的老房子,起码有17,18年的历史了。
随着堂弟的父母逐渐老去、养老负担渐增,
堂弟的老婆是老师,却不怎么理事。
他自己呢,因为压力大,
所以做生意和做人都不怎么看的起小钱,
老是想“一勾致富”,一口咬一个金娃儿。
未来的10年、20年,他将一个人操持生意,
供养2个老人,1个孩子,1个车子。
从堂弟的经历,我得出几个结论:
1、普通的小康家庭要注重教育。堂弟的妈妈小学毕业,对我弟的学业成绩关心不够,导致他早早地职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想进公家门但是因为学历偏低,被卡了很多次,考也没实力。
2、该拼搏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和蹉跎。堂弟职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那个时候他们一家负担轻,全家都是劳动力,生意也是越早越好做,因为占领了高地。结果他自己贪图安逸,非要往公家门转,大概2、3年后就知道能挤进去的希望渺茫,却偏偏不及时调转船头,浪费了大好的起步时间。
3、家庭中缺乏一个财商高的人。堂弟他们一家退回去20年,是我们家族经济情况最好的,当时不管是商品房还是商铺他们都有实力拿下。但是他们缺乏眼光,除了自住房以外没有置任何资产。
4、家庭中没有一个主事的人。年轻的时候不置产,老了又想赚急钱。一家人头脑都不够清醒,导致把现金都投到风险那么高的民间借贷去了,全部打了水漂。其实他们两笔大的水钱出问题不是同时,当一笔钱没有了,另外一笔钱就应该想办法拿回来,最后他们家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想着后面这笔钱还能收利息,抱着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