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计划·2017】理财中容易被忽略的“穷人思维”
摘要:让思维先富起来!
*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独家转载于她理财。未经授权一律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
前几天看越女的一篇推送,讲的是民生银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飞单事件。当然我要说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评论中一些我认为失于偏颇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恰恰是很多理财者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个观点是:这次的受害者都是超高净值客户,所谓超高净值,那可是得在民生银行有1千万以上的资产。这些人肯定都是生财有道的,怎么会看得上银行那8.4%的年利率?
另一个观点是:银行的理财我永远不会买,门槛那么高,还只有4%-5%的年化收益,就算这个飞单的案例里,利率达到8.4%我也看不上,因为P2P轻轻松松就能上10%。
对于第一种人,我想说的是:你根本不了解有钱人。对于第二种人,我想说的是:难怪你成不了有钱人。这两种人都充分暴露了人们在理财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穷人思维。
一
我听过一个很有意思但却非常有道理的说法:有钱人总是想着如何把手里的钱保值,穷人却总是奢望能有一种理财产品,让他们那点可怜的本金翻倍。
人总是会以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别人。所以大多数手里没有千万级资产的人,往往无法理解那些超高净值客户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认为,自己都看不上的利率,那些有钱人是不可能看得上的。主要是因为没钱的人总是误解有钱人的理财效率,但实际上,理财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帮助财富快速增值,而是保证财务的健康和稳定。
所以,对于本金很多的人来说,对风险的控制会格外严格。因为基数庞大,所以一丁点波动都会对财富造成比较大的起伏。因此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渠道是否可靠,资金是否安全。保本是基础,收益率的优先度在此之后。
话说回来,净值高的客户,即便综合收益率只能勉强跑赢通胀,他们能够获得的利润也相当可观。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积累本金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
曾经有个人问我,XX平台的新手标可以获利多少。我告诉了她具体的数字,结果她异常诧异地问我:才这么点?还不如我工资的四分之一呢,这种理财有什么意义呢?
当时觉得很可笑,但是后来发现,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居然还是蛮多的。我估计他们可能真的是被“财务自由”这样的毒鸡汤灌坏了脑子,手里没几个钱的时候就有一个用理财收益代替工资的白日梦。
有人说,靠死工资是发不了财的。也有人说,不会理财的人没有未来。我承认,理财确实非常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甚至能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和质量。但同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工资收入是普通人积累财富最好的渠道。
你可以通过学习,把自己的理财收益从5%提到10%甚至更高,但在本金量不多的情况下,区别并不大。假如你手里有10万本金,每年的理财收益从5K涨到1W,依然是不够花的。即便翻倍,也可能买不起一个厕所。
因为本金不足,所以普通人的工资收入可能达到理财收益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与其挖空心思薅羊毛,多赚那么几个点的收益,还不如提高自己,增加收入来得事半功倍。
三
从过去到现在,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想投P2P,XX平台靠谱吗?而他们主动提及的平台,绝大多数是我根本没听说过,背景也是含糊不清的。
其实对于P2P,我一直是抱持谨慎态度的。所以遇到这种问题,或者有人直接要我推荐平台的情况,我一般只说,社科院网贷评级名单上前20没有跑路风险,本金不会受损,但收益率并不能百分百保证。
然后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嫌弃我推荐的平台收益低,鼓吹自己选的平台年化高达18%云云。我严重怀疑这种人要么是托儿,要么就是做了个无脑决定来我这儿找认同的。
你说TA风险偏好高吧,TA又往往对基金、股票这类产品敬而远之,一副“我不想赔钱”的架势;可说TA风险偏好低吧,那些饵咸钩直的野鸡平台TA居然也敢信。一双眼睛只盯着年化收益,本金安全都不顾了。
比如那位对越女文章进行评论号称自己永远不会买银行理财,只买P2P的人,在他眼里,收益高的就是好的理财方法,收益低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应该存在。至于风险,根本不在他的衡量范围里。
四
理财说到底,还是一种博弈。进行高风险投资的人都会强调纪律和心态,但实际上,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纪律和心态。
有人觉得自己不买股票基金黄金外汇,就可以把资产随便配置。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无论你手里有多少钱,都应该留一部分兜底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该放在货币基金、国债、银行理财或定存这类低风险产品中。
不要嫌弃这些理财方式收益低,毕竟它们足够安全。要知道,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再高的收益也会变成浮云。一味偏好风险,跟一味惧怕风险的人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的。
要做理财或者投资,首先就要根据收支情况,衡量好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再作出资产配置的决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因为贪图数字上的收益率而草率地把钱投入。决定了配置比例就要好好遵守,不要轻易变动。
2015年的时候,我曾见过一个因为薅羊毛而血本无归的人。他原本的理财方式是把钱全部存进银行,但是后来他发现利息太低,于是就转向了余额宝,最后转向P2P。
我当时劝他说,不要把钱放在一个渠道里,银行和余额宝都应该留一些。结果人家嫌弃银行和余额宝收益太低,来钱不爽快,把所有积蓄取出来致力于薅各个P2P的羊毛。
刚开始每天都能赚个二三十块的,尝到甜头之后的他根本停不下来,投入的金额也从一开始的几千直接飙到数万。沉浸其中的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每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直到踩雷,继续几乎赔光,才彻底傻眼。
五
作为一个理财者,我们需要权衡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再作出决定。眼睛不能只盯着收益率,更要看到这些数据背后,潜藏着的风险和机遇,到底是怎么样的。
收入情况,支出结构,对未来的规划和预期,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乃至于习惯和性格,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反复衡量的内容。
与此同时,我们既不该畏惧风险,也不该无视风险。对于风险,我们应该抱有坦然的认知,以及必要的敬畏,即便发生了也能平静面对,而不是心存侥幸地认为,这种事大概可能也许八成估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味追求高收益,以及对风险抱有侥幸心理,都属于典型的穷人思维。本质上,这种思维就是贪财、懒惰、投机心理的集合。
也许我们都听说过谁谁谁中了彩票,谁谁谁拆迁得了几套房子几百万现金。也许心里会觉得羡慕,但是放眼世界,那些真正有钱而且还在持续创造巨额财富的,没有一个是靠中彩票和拆迁起家的。
穷人等待奇迹,富人创造奇迹。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吧。
六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穷人向神灵祷告说,富翁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如果神灵给他跟富翁一样的起点,他也可以成为有钱人。
于是神灵满足了他的要求,把一位富翁变得跟他一样一贫如洗,然后各赐予他们一座一模一样的矿山和开采工具,让他们自谋生路,神灵一年后来看结果。
第一天,穷人和富人都挥汗如雨地干了一整天活,最后把挖出来的矿卖了50块钱。穷人当即就拿着这笔钱大吃大喝了一通,而富人只花了5块买了馒头填一下肚子,用剩下的钱又买了一套开采工具。
于是第二天,穷人依旧挥汗如雨地挖了50块钱的矿,用这钱给家里添置了一些东西。而富人以25块一天的价格雇了两个人来帮他干活,最后挖了100块钱的矿,富人什么都没干就得了50块,又买了一套工具。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穷人每天都把赚到的50吃光用光,所以他看起来依然很穷。而富人的矿山早已热火朝天,他现在每天都能有大笔金钱入账,已经在盘算着买下第二座矿山,继续扩展生产规模。
一年之后,穷人依然是穷人,而被神灵剥夺了财富的富人,再次变成了跟之前一样的有钱人。
七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与富,跟运气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思维方式才是最关键的差异所在。
赚钱和理财,都是艰难而辛苦的。就像故事里的富翁,在起步之初,不得不咬牙忍耐,度过一段清贫又难熬的日子。但是,只要忍过去了,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而贪图眼前的享乐,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现在消费金融场景越来越多,引得无数人前赴后继加入“提前消费”的大军,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负担得起,先买买买再说,结果最后入不敷出,财务崩盘。
喜欢物质没有错,爱好享乐也没有错。但是,想要摆脱穷困,就要首先学会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否则请不要在把自己的财富浪光之后,还酸溜溜地说比你有钱的人,都只不过是运气比你好而已。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所有的后果都请自己受着。不要抱怨收入少,也不要抱怨手头拮据,你穷你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