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努力学理财,就是为了不要过《欢乐颂》的人生
《欢乐颂》第二季终于播完了。
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对,我记不住。唯一记住的,是非常抢镜的一个配角——房子。
财务自由的金融海归(安迪),突然间继承大笔遗产,那是上海极好地段的几处房子,市值超过1个亿。
开公司的富二代美少女(曲筱萧),住的豪华公寓是父母全款买的。
网络公司的工程师青年(应勤),还没到30岁就在上海有房有车,不过房子的首付是父母给的。
在上海打拼的外地小老板(王柏川),打算在上海买套商住公寓当婚房,首付绝大部分是父母的积蓄。
富豪太太为了转移财产,几年间用孩子的名义买下上海繁华地段的旺铺房子近20间,价值数亿。
关于房子的故事,《欢乐颂》还有很多狗血剧情。
比如应勤准备和相亲女友结婚,女友好吃懒做,还要求房产证上加自己的名字和一笔彩礼。应勤发现,相较之下,自己唾弃的非处女前女友更适合自己,至少不会抢自己的房子。
又比如,王柏川好不容易得到父母帮助、在上海买房,但不想在房产证上加上毫无出资的女友名字,由此引发分手。
《欢乐颂》真的很接地气,充分展示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青年的处境。你看,如果不是金领、如果不是富二代,要想不啃老靠自己在大城市安家,几乎不可能。
这种气氛压抑得让人感觉毫无希望。
一个即将或者刚到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家,在密不透风的高楼大厦城市里,完全看不到自力更生靠自己买房立足的希望。
事实是这样吗?
近期汇丰银行公布一项关于年轻人住房拥有率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9个国家的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中国80后、90后住房拥有率高达70%,远超第二名墨西哥(46%)。
该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买房的积极性很高,超过9成的受访中国年轻人表示五年内有买房计划。
媒体告诉你,国内年轻人(尤其是城市年轻人)热衷买房,背后相当高比例是靠父母资助和推动。不少年轻人表示在城市买房很大压力,但结婚成家迫使他们得尽快买房。
今年5月份,网易房产数据中心发布一项青年网民买房数据调查,一二线城市已经购房的青年中,约1/4是不到25岁的,大约有一半是26至30岁。这意味着,大约3/4城市房子都给30岁以下年轻人买下了。
这当中,完全靠自己买房者不少,80后、70后超过一半是靠自己买房。
无论N线还是一线大都市,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自己买房的。这比例,远高于在普通人碰到类似《欢乐颂》狗血剧情的概率。
不少媒体及电视剧鼓吹,年轻人靠自己买房很难。明明相当多30岁以上年轻人可以靠自己买房,偏要告诉你超过7成是啃老买房的。
至少我在社交平台、生活圈子里,看到不少人靠自己、或者两口子攒钱买房。更不用说,在各大理财论坛上,多少牛人早早买房、发财致富,成就励志人生。
我这么努力上进、学习理财,为了就是有朝一日靠自己买房做主人。而不是像电视剧那样,明明自己活在现代社会、争当独立女性,偏偏要向出资买房的婆家低声下气;明明自己努力工作攒钱、希望有资本嫁给爱情,偏偏要向旧社会处女情结的直男癌低人一等。
理财、攒钱,为了就是不要过《欢乐颂》那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