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花太多钱,还想要提高生活品质?这样做就可以
我家的支出2014年以前一直控制得还好,2015-2017也还过得去,今年简直有点失控。
14年前大概一年12万-13万,这个数字我非常满意,那时候我每天喝一罐大果粒酸奶,周未去动批淘衣服,每月去美容院做2-4次护理,偶尔跟同事朋友一起吃个饭,感觉生活很好,花得也不多。
14年17.8万,这年老公买了1.8万的浪琴手表,两个空气净化器0.46万。
15年飙升到23万,因为老公出国出差买了2.7万奢侈品和施家首饰,再加餐费0.5万,因为这次出国就花了3.3万,海参燕窝2.2万,我和我妈买和玉缘的和田玉手镯1.1万。
2016年17万,燕窝2.2万,谭木匠限量版的梳子0.228万,海参1万。
2017年25.7万,支出高是因为租房增加了6.7万,其中租房租金4.5万,买电视0.7万,戴森吸尘器0.2万,还买了米技2000W电陶炉、电饭锅、双立人锅、304不锈钢碗架、虎版恒温电热水壶、台灯、餐具水杯、实木折叠椅、座垫、文件柜,为了来回搬东西方便还买了静音小推车和配套的两个折叠整理框,无印良品的衣架和收纳盒。我和我爸买了两个手机0.56万,refa美容仪2个0.23万,老公喝中药调整及保健品2.1万。
而今年就更高了,大概要30万。租房大概5.5万,我的衣服首饰约3.5万,纯棉床品及真丝枕套0.1万,老公买保健品2万,换新沙发0.35万,买蒸汽熨斗和按摩椅0.3万,我增加一个苹果6SP手机0.27万。
在我的上一个帖子里,我大概找到了2018年30万支出里10万的原因,分析帐本后的发现——这样消费一年可以省下10万块,但是依然比前几年要高出不少。上面是我大概翻帐本找的一些显著提高生活品质的支出,我发现年消费支出是不断升高的,除了增加大项大额支出、盲目囤货又浪费掉一小部分,主要原因就是消费升级。
2014年前我每天喝一罐大果粒酸奶,感觉比喝普通酸奶好很多,已经很奢侈,现在我开始炖燕窝。2014-2017年四年时间我买衣服一共才花了四千多,穿的都是以前买的一百、几百一件的衣服,冬天大衣一千元左右感觉已经很贵,而今年买的衣服平均千元,大衣要2000多。以前家里的沙发1350元,几乎是在家具市场里挑最便宜的买,现在则是家具市场里相对比较好的,这沙发是准备过两三年搬到新买的大房子里后,留下来给租户用的,但是还是花了3500元买了可以收纳和沙发床功能的。熨斗淘汰掉我爸从菜市场买的100元的,我买了超大蒸汽量和水箱容量的,1499元,我爸说一熨就平,还不用总加水。本来我是在4S店免费洗车顺带免费用按摩椅的,后来老公总要我给他按肩膀,我干脆买了一个,1699元,全家人每天都可以随时按摩肩颈后背和腰。
我们努力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消费升级是必由途径,但是收入又是有限的,消费支出必须控制住,那么如何同时满足低支出和高品质的生活呢?
1、只买真正可以显著提高生活品质的高性价比物品,不买奢侈品。这几年我买燕窝和海参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性价比不高。买按摩椅的时候,我对比了一两万和一千多的产品,发现贵的产品主要贵在附在功能上,如太空舱、气囊、更多按摩手法、表面材质更好等,这些我觉得用处并不大,不值得多花一万块,事实上1000多块钱的产品已经够用了。电器很少用到附加功能,而基本功能的产品要便宜很多。
2、购买消费升级的物品一般贵而且功能复杂,一定要全面了解它的优缺点后再做决定。可以试戴试穿的衣服首饰一定要试好,电器类最好去实体店里去实际感受使用一下,不要立刻看上就买,任性是有代价的。老公出国买的施家首饰,我根本没有去店里试,只看照片就让老公买买买,买回来基本都不是我喜欢的,珍珠项链珠子太大,开口手镯因为我手腕细,简直要掉下来,手表带是满钻的皮带,没想到只能保持扁的形状,不圆。我同事买过一个30分的戒指,但是后来才知道保值的要到50分以上,就很后悔没有买更好一点的。
3、每年给自己设定大额消费升级物品的购买限额。如果一年买太多的大额商品,无疑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根据自家的情况,给自己设定一下数量限额,比如一年只买一两个包,或一年只买一两件首饰,或一年只买三五个家用电器。也可以限定金额,比如一年只能买一万或两万的衣服。其实很多东西就是因为这种限制而变得更加珍贵,比如生日或结婚纪念日买的东西,就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和感情。
4、如果不是非要在纪念日购买的,一定要选在打折促销的时候买。一样的东西,不同的时候买,价钱是不同的,可省下来的就是真金白银。
希望我家明年支出能控制在20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