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比赚钱还难
“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比尔盖茨
十几年前,我要是看到这句话,一定不会放在心上。在我的惯性思维里,赚钱永远比花钱难,如果一个人能挣到钱,怎么花钱都不过分。
现在回头去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早期理财教育缺乏造成的,如果十几年前就有这类科普,我会少走很多弯路。
现在,先盘点一下我的非理性消费:
2018年非理性消费名单第一名:手帐。没错,就是手帐,比起2017年的疯狂消费,今年收敛不少了,但是挡不住那颗爱手帐的心,看到喜欢的,不买,心情就一直down,索性买回来,就当钱换一个方式陪在我身边。
这几天,一个朋友去日本旅行,我每天都在想,要不要让她带手帐,手帐,手帐......感觉这项爱好有点走火入魔了,可是理智真的派不上用场。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明年继续减少手帐方面的消费,尽量做到只买必需品。
第二名:吃吃喝喝。本来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但是今年花钱有点过分了。喝完星巴克的咖啡,转头又去Costa买热巧克力,又或者跑去M&S那边买三明治......sainsbury和asda的熟食区也是我经常关顾的地方。
不过,最让我无语的是,今年买了不少食物没有及时吃掉,过期几天才发现,只好扔掉。比如酸奶,一排12罐都过期了,我都没有喝,直接丢垃圾桶。还有麦片也是,之前很喜欢吃,后来突然不吃了,然后过期,也只能扔掉。水果方面的浪费更严重了。
我是特别喜欢吃水果的,然后有时候比较懒,不太想出去逛街,就经常囤一堆水果,但是今年零食买的比较多,水果就吃的比较少,然后烂掉的烂掉,发霉的发霉,最后都喂给垃圾桶了。
第三名:收纳用品。嗯,没错,今年特别喜欢看room tour,然后看别人收纳的井井有条,就特别想学人家做一个收纳高手。于是,不停买收纳用品。后来我回头去想,买了那么多收纳,表面上,找东西的确比之前方便很多,但是,没有买这些收纳用品,那些东西也一样用的好好,我买收纳用品,是不是有点多余了?
不过,还是控制不住想买,可能是特别喜欢别人那种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吧。
盘点之后,我想:手帐用品的消费一定要缩减,不能再任性,看到想买的就买买买,一定要忍住不要剁手。
其次是关于吃喝这方面,属于拿铁因子类的消费要减少,水果和酸奶可以少买一点,零食也是,尽量不要囤太多。不过,我前期囤的一堆茶叶,emmm,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喝完?希望能在过期前全部喝完。
收纳用品买的多,唯一的好处就是东西不容易脏了,很多东西收起来,偶尔去拿会有点不方便,但是卫生方面肯定比之前好太多了。还是那句话,尽量控制不要买太多收纳用品,免得以后成了累赘,全部扔掉,太浪费钱了。
有很多妹纸看到非理性消费这几个字,大多会把这些消费归为非理性消费:
1.冲动购买的商品
2.多余且重复的商品
3.买贵的商品
4.为了便宜而买的东西
5.买回来极少用到的商品
6.完全用不上或者体验不好的商品
但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很理性的消费里都藏着各种坑。
举一个栗子,一个朋友去年搬家,在新租的房子里买了不少家具,然而,一年刚过,她家里的家具全部换掉了。这些东西都是必需品,但我朋友的想法是这房子不是自己的,也就住几年,等她买了房子,再买好一点的家具。她完全没有想过,几年时间也是钱啊,买好一点的家具,用上几年,成本早就回来了,但是买不好的家具,看似能用,实际用不了多久,再循环购买,浪费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
可她就是本着节约的精神,第二次购买,还是买那些价格便宜的家具,结果是,刚买一个月的床又坏了。
其次就是屋顶漏水,我跟她说这个事情尽量早点解决,但她觉得还能住,没有什么大问题,至今都没有理会。emmm,我想到另外一个朋友也是如此,然后她之前住的地方直接塌了半边墙,后来花了一大笔钱才修好。
说白了,这些思想里藏着一个巨大的坑:就是节约,为了节约而节约,结果造成更大的浪费。房子漏水,觉得问题不大,现在请人修理太贵了,还不如放任不管,等合同到期,自己搬走,这件事就落不到自己头上,却没有想过,也许房子撑不了那么久呢?
还有,某宝近日推出的一款游戏,貌似打通关了,购物车里的东西有人买单,又或者晋级后会得到各种优惠券?反正我计算了一下,花在这款游戏上的时间和精力,是省下来那些钱的好几倍。
任何东西,除了计算价格,也需要计算一下其他附加成本:时间,精力,人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任何用处,精力也是多余,人情可以随意消费,嗯,那这款游戏真的是非你莫属。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要做一个理性消费者不容易,如何更好的花钱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有些时候,我们明知道某些消费不理性,依然愿意买单,多数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价格,而所谓的价值,不止是社会赋予的,还有个人的情感赋予的。但,还是希望做一个理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