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独角兽微医业务架构“集中火力”,微医或在为IPO加速跑

  理好财4月18日讯

  导语:近日CB Insights公布的一份全球独角兽报告显示,中国有98家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而微医作为这些独角兽公司中医疗健康行业的领头羊,早前的估值就已达到了55亿美元。微医向来是深耕医疗健康行业的龙头老大,3月20日还对内宣布了该公司两年来最大的“组织升级”,面对未来医疗健康行业这一4万亿的蓝海市场,微医似乎在时刻做好准备大干一场。

  近日,CB Insights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此报告基于CB Insights数据库,最终统计时间为2019年3月5日,根据各公司运营的主要市场,统计了全球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有326家,中国有98家公司上榜,约占三分之一。

  从这份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独角兽企业都集中在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等行业,分别占比为25%、13%和10%,而在未来一片蓝海的医疗健康市场,独角兽公司占比仅为9.2%,同前三类比较有着较大的数量差距。

  但在国内经济不断去杠杆、提倡消费拉动经济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这样的大健康产业无疑才是未来最具爆发力的行业,只有选对了赛道,未来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微医是此次报告中医疗健康行业中的估值领头羊,在最近聚焦“三医联”的战略下,深入地践行着“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思维,或许能成为医疗行业最后的王者。

  医疗科技独角兽领头羊,未来面对4万亿医疗健康市场

  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同时将带来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持续需求。

  我们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医疗行业一定存在着巨大发展机会,而叠加着互联网的发达,“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定是未来的大趋势。在政策、市场的双刺激下,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资料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67.1亿元激增至325.3亿元,复合增速高达37.27%,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0.94%。而微医正是“互联网+医疗”下的典型产物,微医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独角兽领军企业,未来将面对的是蕴藏无限机会的朝阳产业。

  此外官方出台的《健康中国2020规划》中也提到,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支柱。

  微医在成立仅仅8年的时间内,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起初的挂号网起步,微医已经陆续开拓了互联网医院、全科诊所、药诊店、健康商城、微医云以及商业保险等业务线,形成了自成闭环的体系。在此体系之上,微医实现了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这三大框架,以及在此框架之下的大数据基础微医云。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把微医现在的发展,归纳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挂号网” 实现了医院和患者的连接;第二个阶段通过互联网医院,紧密连接了医生和患者。微医的第三阶段则是,在打通了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之后,成立了“三医联动平台”,把医疗、医药、医保与老百姓连接起来。

  深化打造“三医联”平台,步步为营

  互联网医疗的创业,并不像单纯地互联网创业那么简单,而是多个行业交织在一起,而医疗作为政府主导的行业,微医想要创业就必须创新。正是由于微医在2015年首创的“互联网医院“,从首次破冰到最终成为国家政策,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行业推向了高潮。

  也就是在2018年前后,微医首创的“三医联”战略,被大家所熟知,即打通医疗、医药、医保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标准的统一、业务逻辑的统一,而这一切的实现基础都源于我国国医疗、医药、医保之间互不相同,联动不足。

  “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有效的医疗资源供应网络,进而与医药、医保深度打通实现三医联动,是未来医改落地最正确的路径。”这是微医之前给出的对互联网医疗的判断。因此在去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微医、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易联众联合创建全国首个三医联动平台“三医联”,三方整合各自在医疗、医药、医保方面的优势,对原有平台实现整体升级,打造实现三医联动改革的数据、运营和服务平台。

  事实上,三医联平台从一成立就承接了一次重大行业改革使命。从2018年底的三医联平台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开始将福建三明医改的经验复制到全国其他各省市,落地三医联动;再到今年3月18日,三医联平台的海西医药中心以及易联众协助厦门全面完成国家“4+7”药品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的首单,这些都显示出三医联平台快速打通医药保的能力。

  除此以外,本次微医的组织架构升级,更是开始空前地重视“三医联”平台,提出:在原有的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基础上,微医提出将聚焦打造开放“三医联”平台,并基于该平台成立2G(政府购买服务)与2C(市场购买服务)两大业务线。

  诚然,“三医联”作为打通“医药、医保、医疗”间屏障的推进器,不仅创新意义十足,而且在未来更是发展无限。此次聚焦打造“三医联”,或许还是微医创始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一次体现,政府购买服务大多发生在城市,城市发展互联网医疗是“锦上添花”;此次开放的市场购买服务大多服务于乡村,在具有深厚农村基础的我国,发展互联网医疗就像“雪中送炭”。

  此次升级架构, 2G、2C“火力”聚焦

  这次组织升级的背后,微医将形成了技术为核心的“三医联”平台和以医、药、保互通的2G、2C业务线。而这些业务跳线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微医似乎有将业务拆分上市的意图。

  确实,在2018年8月,微医董事长廖杰远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微医有意分拆独立在A、H股两地上市,但未明确时间表。今年以来,微医加快在业务证券化上的动作。

  我们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微医除了有上市的想法外,近年来其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频频,从微医集团融资的历程来看,微医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投资方包括腾讯、新创建集团、复星医药、红杉资本、晨兴资本等十余家投资机构。

  微医在资本市场的热潮,或许也依托着国内医疗市场的规模激增。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复合增速高达89%。数据增长的背后,不仅代表着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更可以预测到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呈现量级扩展。

  一边是资本的不断涌入,另一边微医也在开始盈利。微医的流量主要来自线上平台,流水来自线下渠道,利润来自保险。微医业务的不同领域恰好对应了微医分出的微医疗、微医药和微医保。而微医云除了是微医其他业务线的底层支撑,本身也是一个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可以接纳各方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合作需求。

  此次微医提出聚焦“三医联”战略,或许是一方面是想要拆分出这部分业务为了以后的上市考虑,另一部分或许是为了保持微医每部分都能盈利的传统。

  现如今,互联网医疗的产业资源已经呈现向头部聚拢的现象,微医作为拥有大量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现在又集中精力打造“三医联”平台,未来定能在行业内成为标杆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