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轮番减持,三只松鼠不“香”了?
似乎留给三只松鼠的“解题”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今年是三只松鼠成立第10年,创始人章燎源曾定下“百年松鼠、千亿松鼠”的远大目标。但在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股东纷纷减持套现、线下门店频繁关店的背景下,距离这个目标似乎已经越来越远。
近期,三只松鼠(300783.SZ)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拟减持不超2402.83万股,即不超公司总股本的6%。
值得注意的是,该股东为知名创投IDG旗下基金,是三只松鼠的原始大股东之一。此前多轮减持带给NICE GROWTH及其一致行动人约20亿元的现金进项。若此次“顶格”减持,NICE GROWTH持股占比或进一步降至个位数,且不排除未来清仓。
事实上,三只松鼠近一年共发布了12次减持类公告,这也已经是NICE GROWTH LIMITED在解禁后发起的第五轮减持。此外,徐新掌舵的今日资本旗下基金LT GROWTH也在持续抛售三只松鼠股票。
市场普遍认为,股东频频减持套现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号。伴随业绩发展下行,昔日“网红零食第一品牌”,如今遭遇这样的抛弃,确实引人深思。
被股东轮番减持
其实在去年7月之前,NICE GROWTH LIMITED还是第二大股东,由于多次减持,它和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从24.83%陡然下降到目前的11.63%,沦为第三大股东。加上现在公布的这一轮减持,NICE GROWTH LIMITED在三只松鼠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由此不能排除,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清仓”。
悉数来看,三只松鼠股票解禁后,LT GROWTH也进行了两轮减持,第一轮抛出了不超过9%的减持计划,今年7月抛出第二轮减持,目前还在进行中,预计减持比例不超过6%。目前,它持股比例超过13%,在股东排名上反超NICE GROWTH。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李丰因个人原因辞去第三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监事会主席职务。据悉,李丰是峰瑞资本(全称上海自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目前峰瑞资本直接间接持有三只松鼠股份1%,未来该公司持股是否变动也待观察。
可见,“减持”仿佛成了三只松鼠今年的重要标签,而导致如此密集的股东“退潮”则或与其业绩直接挂钩。
据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只松鼠营收12.19亿元,同比下降32.63%,净利润1136.5万元,同比下降87.43%,营收和利润双降。
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只有9350万元,而同样处于零食赛道的盐津铺子,前三季度的营收规模不到三只松鼠的三分之一,净利润却是三只松鼠的两倍多。
二级市场的表现上,记得三只松鼠上市时,曾连续收获11个涨停板,股价最高上涨至90.87元/股,总市值超过364亿元。但是2020年5月以后,股价便开始下行,最新市值90亿元,相较历史高点,缩水近八成。
线上遇阻,线下更难
三只松鼠是一家线上起家的零食品牌,2012年时,还是一家淘宝店铺,获得众多资本加持后在天猫平台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坚果第一品牌。依靠电商红利,三只松鼠于2019年登陆创业板,成为“网红零食第一股”。
可以说,三只松鼠的线上起家,主要是抓住了淘品牌的流量红利期和发展机遇。但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消逝、在线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三只松鼠依赖电商流量的增长模式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
《每日财报》关注到,除了获客成本增加、线上营收下降之外,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也在逐年上涨,其中平台服务和推广费一直居高不下,从2018年的4亿元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13亿元,占比也从27%扩大至64%,这无疑让三只松鼠倍感压力。这也侧面体现出,三只松鼠并没有发展出获取流量的新能力,而是过于依赖天猫渠道,吃淘品牌的老本。
现阶段,三只松鼠的收入依旧严重依赖于电商,且未能遏制住下滑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第三方电商平台营收为30.13亿元,占总营收的73.25%;其中,天猫系营收为11.97亿元,同比下滑25.56%,京东系营收为11.19亿元,同比下滑21.64%。
就应对而言,其实三只松鼠也不是未在线下渠道做出努力。像三只松鼠投食店、联盟店均是其在线下的尝试。但尴尬的是,这种策略未能走通,今年三季报公司也没有公布具体的门店以及渠道销售数据,而像半年报中提到:三只松鼠上半年投食店新开1家,闭店56家,上半年联盟店(即加盟形式实体店)新开37家,闭店182家。显然,线下店是以关店为主的。
仔细想想,疫情等诸多因素的笼罩下,近两年线下店普遍较为艰难,三只松鼠以此破局,必然是自寻“碰壁”。
用自建工厂改善口碑
对于现在的三只松鼠而言,或许只能安慰自己:等自建工厂逐步投入生产后,未来利润可能还会有增长空间。
实际上,作为互联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另有个顽疾表现在“代工模式引发的质量危机”。因为公司此前侧重营销驱动,产品采取代工模式,公司只负责包装、营销等环节,坚果加工、运输等环节则外包给代工厂,最后贴上三只松鼠统一包装,就是所谓的“贴牌销售”。
由于轻资产代工模式,没办法对产品质量、标准化进行把控,所以后期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投诉不断。基于此,认识到代工模式存在可控性不强弊端,三只松鼠才开始自建工厂。
今年8月,三只松鼠首家自动化坚果制造工厂正式投产,宣告三只松鼠进军制造业。三只松鼠方面认为,该工厂投产后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目前,该工厂已经投产两条生产线,集生产与发货一体化可以做到直发消费者。
不过,自建工厂也会承受相应的压力。即使是自建工厂,如果研发和管理能力不足,一样不能扭转颓势。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为自家工厂生产出的坚果并非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新品、品质和价格等更为重要。
归根结底,三只松鼠靠电商流量而起,又为电商流量所困。眼下,当“每日坚果”的创始品牌沃隆也在近日开始冲刺IPO时,叠加一众坚果品牌的纷纷崛起,似乎留给三只松鼠的“解题”时间已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