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上市一年,AI独角兽失去光环(SheIn,最隐秘独角兽要IPO了:估值暴涨至3000亿)

  2022年12月30日,AI四小龙中的商汤科技率先迎来上市一周年的日子。

  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教授汤晓鸥带领团队将人脸识别的准确度提升到99.55%,IDG资本闻风而动,投出数千万美元,汤晓鸥团队从学校走出,商汤科技自此成立。

  时间往回倒3年,2011年,1988年出生的印奇,和两名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创立最晚,2015年,脱胎于创始人周曦所参与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项目。

  作为AI赛道中的明星企业,商汤、云从先后上市,旷视依然在继续A股上市进程,依图科技主动终止了IPO。过去一年,不少AI企业相继上市,人工智能早已概念早已不再新鲜,抛开创立时画的“饼”,人们将焦点放回企业本身,将在哪些领域进行落地,商业化进展又如何?

  AI独角兽光环失灵,云从已跌破发行价

  2022年5月,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继商汤之后,AI四小龙中第二个上市的公司。

  在上市之前,云从科技已经整整两年没有从外部获得大额融资,上一笔还是在2020年5月,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盛、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投出的18亿元C轮融资。彼时,据晚点Latepost报道,云从科技的投后估值或超250亿元。

  带着“国家队”的标签走入二级市场,云从科技上市首日涨幅近40%,收报21.4元/股,总市值158.5亿元。这与两年前的估值相比缩水了近100亿元,作为AI独角兽的云从科技似乎失去了此前的光环。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云从科技股价跌破发行价。截至12月30日收盘,云从科技的股价为15.31元/股,总市值进一步缩水至113.40亿元。在股票社区股吧里,面对跌势,部分投资者留言“忍痛割肉离场”,并表示“从1000股到8万股,30多进15.35离场”。

  同样是在今年上市的AI企业——格灵深瞳也面临类似的困局。关于格灵深瞳,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真格基金徐小平和红杉资本沈南鹏曾为其估值应该是1000亿美元,还是5000亿美元而争论,最后以3000亿美元(1.9万亿元)达成共识。

  充满弹性的估值空间,也反映出在不少投资者心中,AI独角兽存在突破现有市场想象力的可能。2022年3月17日上市当天,格灵深瞳开盘即破发,发行价为每股39.49元,收盘报每股37.46元,首日市值约70亿元,与当初估计的万亿市值相去甚远,这让不少中签新股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至去年12月30日,格灵深瞳的收盘价为23.00元/股,总市值为42.55亿元,与上市之初相比又缩水了约40%。

  登陆港交所整一年,商汤科技的股价从每股3.85港元跌至2.22港元,现市值为743.72亿港元(约663亿元),较发行首日的1400亿港元已经跌去近半数。而在去年上市初期,商汤股价一度冲上每股9.7港元,市值曾飙升至3200亿港元,现市值不到巅峰期的四分之一。

  “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快速持续地给投资人带来高额利润的话,那么它在资本市场遇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雷渠江对时代财经指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年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来讲,背后依然是上述AI公司的技术能力并不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研发投入高企、盈利未见曙光,在各家公司交出的成绩单中,亏损仍是投资者不可忽视的一项。2022年前三季度,云从科技营收为4.56亿元,净亏损为5.89亿元。从2019年至今,云从科技累计亏损26.56亿元。

  仍未上市的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也深陷亏损泥潭。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累计亏损118.3亿元。依图科技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到72.68亿元。“钱景”迷茫,资本对AI概念的热捧也逐渐冷却。

  光环失灵,不仅是面对投资者,在求职者之中也是。2022年以来,旷视、商汤接连爆出大规模裁员消息,虽然都已被企业否认,但在求职者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

  “不少企业都有这些消息,所以我们今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国企、事业单位,就为了更加稳定。”肖云(化名)是2022年秋招大军中的一员,即将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在往年,互联网大厂和头部AI公司,都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在肖云看来,AI企业招聘的岗位人数明显变少了,想要拿到offer也越来越难。

  而求职的时候,AI公司的商业化程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肖云选择了推荐算法方向,理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算需求量比较大且偏落地的方向”。

  “也有一些公司会问我更喜欢做研究,还是落地。”肖云解释,“小厂就算需要,也不会花太大价钱养一个算法研究员,而真正的算法研究又是比较大的大厂才有,人员需求其实并不高”。

  元宇宙和自动驾驶,谁会是良药

  2022年末,来自美国的智能问答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社交网络上爆火,又将人工智能推上了话题风口。

  但事实上,与2021年相比,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融资热度已大不如前。

  根据IT桔子统计,2021年,国内AI领域风险融资事件数达到832起,是历史最高点。截止到2022年11月10日,这一数字仅为400起,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约50%。即使是与2019年(570起)、2020年(587起)的交易量低位相比,也减少了约三成。

  同时,从AI各应用层级的融资事件数来看,2022年风投第一偏好的国内AI项目是更贴近行业的应用层AI项目,其次是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前景的技术层AI项目,最后才是基础层AI项目。

  在资本市场遇冷,又困在亏损循环里,AI四小龙们还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过去的一年间,围绕AI的热词必然离不开元宇宙。“原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会在元宇宙中被完美复刻。下一阶段,只要用真正元宇宙原住民的认知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就可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谈及元宇宙的商业构想时,商汤科技CEO徐立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这样说。

  商汤也把元宇宙写进了财报里:“智慧生活板块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赋能元宇宙发展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业务,其发展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元宇宙赋能平台。”

  具体来看,商汤给元宇宙找到了不少现实的落地场景。2022年12月20日,商汤科技与中原地产宣布将共同打造“地产元宇宙”,把AI+MR等数字化技术,融入到找房、看房、购房的环节中,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在此之前,商汤还和哔哩哔哩共同打造过MR虚拟体验馆,和航旅纵横以及长沙黄花机场一起做过机场AR室内导航。

  而去年10月,有“元宇宙第一股”之称的飞天云动在港交所上市,其主要向企业提供AR/VR内容及服务,拥有京东、百度等大型平台客户,商汤正是其背后的基石投资者之一。

  云从科技则盯上了虚拟人,虚拟直播、虚拟客服、动画游戏都在其覆盖范围之内。云从科技副总裁张岭同样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高度关注数字虚拟人技术”,原因是“元宇宙中势必需要大量数字虚拟人来提供各种服务”。

  不过,虽然元宇宙概念玩的风生水起,在实际业务营收中,两者尚未明确元宇宙贡献几何。

  2022年,商汤频频对外提起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旗下的智能驾驶平台绝影。2022年上半年,绝影智能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71%。尽管营收占比并不高,但汽车业务的增速可观。去年一季度,智能汽车业务独立成立事业群,商汤对该业务的期待可见一二。

  同样的,时代财经注意到,旷视科技也正在招聘自动驾驶相关人才。以自动驾驶数据平台开发一职为例,要求有5年以上后端开发经验,同时熟悉自动驾驶数据生产全流程,有负责或参与过自动驾驶相关平台设计和建设,月薪资在3万元到6万元不等。

  云从科技则表示,现阶段暂时不涉足自动驾驶汽车。“更多地选择中间的产品形态,比如封闭园区的智能小车作为落地,这样既保证足够的技术迭代,也能拥有一定的商业回报,以支撑后续的技术投入。”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

  除此之外,在C端消费级产品上,商汤也率先迈出了一步,推出了一款售价1999元起的下棋机器人。

  “他们这种尝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雷渠江向时代财经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即使只有少部分功能能够做出来,成功实现商业化,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给予投资者信心,持续投入后续开发。

  不过,雷渠江也表示,目前尚未出现爆款应用。他强调,目前AI企业共同的痛点依然在于寻找落地场景,“有了落地场景,你才能形成对应的产品,才能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给投资者回报,这是一个闭环”。

  有企业已经喊出了盈利的倒计时,云从科技把预计盈利时间定在2025年。2022年到2025年,该公司预计收入规模将从16.82亿元增至4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60%,三年后有望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