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骂上热搜!专家建议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救经济,扯蛋还是良策?

  为了让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各路专家也费尽了心。

  近日,知名学者孟晓苏在一次公开采访中称:“中国居民存款又增加了15万亿元,如果有1/3拿出来恢复对房屋、装修等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

  “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的观点在11日登上了微博热搜,不过迎来的是骂声一片。

  回顾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真的很惨,在岁末年初之际,行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2023年中国房地产会路向何方?

  骂声一片

  “专家建议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被骂上了热搜。

  骂上热搜!专家建议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救经济,扯蛋还是良策?

  有网友认为专家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严重脱离大众感受,不接地气让人反感。孟晓苏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之父”,也是原中房集团董事长,他为房地产发展鼓与呼,没什么问题,但也要有真知灼见才是,提出的建议也该对行业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相关资料显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经济学博士,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就是说,他也是一位学者,发表这样的无事实依据、赤裸裸为房地产站台的观点,显得不够严谨。

  也有网友评论道,莫说三分之一,在一些大城市,不少家庭都是掏空“6个钱包”,倾其所有拿出来当首付,哪还有三分之二的余钱?买房这么轻松了?

  ……

  数据方面,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的数额已超过1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对比2021年,当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称,2022年的天量超额储蓄,更多意味着居民防御储蓄大幅攀升,之前买股票、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钱,现在都存起来了。并且核心财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所以这10多万亿的存款增量并不代表广大百姓的经济状况。

  各种评论中不难看出,现在矛盾点在于,能出得起钱买房的人群或许早就解决了刚需,且未来房价的预期也不足以吸引他们购买多套进行投资,而不少刚需仍然在为首付发愁。

  今日上午,孟晓苏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1.86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在13.4万亿元左右,相较于2021年的约18.19万亿元,大约减少将近5万亿元。“这犹如釜底抽薪,经济运行怎能不受到影响?我所说的‘拿出5万亿元购房’,指的就是丢掉的5万亿元住房销售额。”

  对于有人质疑和反对他的说法,孟晓苏说:“有网友说,‘低收入家庭没钱了,拿什么买房?’,其实他们并没有说错。疫情三年受损害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是他们。因此,现在仅说‘支持刚需购房’或者说‘大力支持购买第一套房’,就不太现实了。”

  2022,房地产行业有多惨?

  如果要总结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特征,一个字“惨”就够了。

  2022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规模,同比2021年下滑高达41.6%;曾经烈火烹油的市场,坐过山车般直接腰斩坠入谷底。

  机构研究数据显示,多城新建住宅价格自2014年后时隔七年再次出现年度下跌;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降幅近4成,绝对规模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在2022年底,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在安信证券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围绕房地产作了一些判断,称:2022年房地产市场经受两个因素的打击,而不是一个泡沫的破灭。

  一个因素是持续的疫情形成了疤痕效应,使得住户不敢买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持对房地产市场的持有,在需求端造成了压力。

  另外一方面,在2016年以后,房地产行业开始流行高周转模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高周转模式具有巨大的内在脆弱性。由于房地产调控等原因,高周转模式的内在脆弱性被充分暴露出来,迫使整个行业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大幅度的修正。房地产行业在修正、放弃高周转模式的过程中,又遭遇了疫情的疤痕效应,在需求端造成冲击。

  回溯2021年,TOP200榜单上的千亿房企,还高达43家。

  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只剩下20家。

  消失的23家房企中,大部分都已经爆雷了,比如恒大、世茂、中南置地、金科、阳光城、中梁、龙光、融信、正荣、荣盛、奥园、富力、祥生、佳兆业、禹洲、宝龙。

  即便当下房地产已经渡过了至暗时刻,但这些房企还有没有机会起死回生,不好说。

  剩下的雅居乐、美的置业、卓越、首开、新希望、中骏、合景,仍在苦苦支撑。

  2023,路向何方?

  都知道,2022年房地产市场重创,对当下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拖累。

  与之对应,地方财政吃紧,相关产业惨淡,整体经济受累。犹如20年前香港处境的局面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重重压力下,经济重走房地产老路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看了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之父的人,更讲出了“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其中三分之一用来买房和装修,经济就能迅速复苏”的话。

  按这道理要是10多万亿拿出来,经济马上高增长了。中国老百姓,中国其他产业这些年为房地产付出了多少?咱们就不能干点别的吗?

  2022年底万科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现身。他谈到行业变化,称时隔20年,房地产再次成为支柱产业,政策面都在逐步向好,且“政策面向好的力度、广度超出了预期和想象”,“这几个月下来,我觉得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

  过去这半年,郁亮每次现身,都是一副加油鼓劲的模样。在市场低落的黯淡时刻,队友接连暴雷,他看着微光前行。就如半年前,他在万科股东大会上所言,“今天行业需要信心,需要熬着往前走。这时候但凡有一丝微光,就当是光明所在,往前走。”

  曾经焦虑高喊“活下去”,转眼成了信心的释放人。让郁亮找回信心的关键或是政策接连点亮的“明灯”。

  最近以来,政策的力度一波波超预期。中央“金融十六条”强力纾困房企,11月“三箭齐发”,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地产”置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任务之中,并提出房地产行业要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昨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未来更多的政策细则或许还在筹划之中。

  如何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尺度和重心,照顾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既改善当下又谋划长远对管理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0年前,香港重走房地产老路之教训深刻,且就在眼前。

  我们如何选择,关系当下,更关系长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