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ST凯乐1月17日晚间公告,截至2023年1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0.67元/股,已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据了解,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该公司18日开盘再度一字跌停,股价进一步下滑至0.64元/股,截至发稿,跌停板封单超160万手。退市已经板上钉钉。*ST凯乐也将成为2023年首只退市股。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从2018年股价最高超过25元至今,*ST凯乐股价累计跌幅达到97%,市值蒸发170亿元。截至去年三季末,*ST凯乐股东户数仍有近7万。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触碰交易类、财务类退市指标

  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则,在上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随着*ST凯乐1月17日收盘价停留在每股0.67元,即使往后7个交易日每日收获涨停板(涨幅达5%),股价也难以回到1元上方,将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定了!年内首只退市股,160万手封死跌停!7万股东踩雷:暴跌97%,蒸发170亿!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一旦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在次一交易日被停牌,随后启动终止上市程序。这也意味着*ST凯乐成为A股2023年的首只退市股,已经板上钉钉。

  实际上,除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外,*ST凯乐还触及其他退市指标。根据*ST凯乐发布的公告,公司还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ST凯乐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4398.83万元,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7.45亿元。而公司已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21.54亿元到-23.22亿元,上年度(2021年)期末净资产为-18.15 亿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

  不过,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两项以上终止上市情形的,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对其股票实施终止上市。这也意味着,*ST凯乐将先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而退市。

  曾涉500亿财务造假案

  公开资料显示,*ST凯乐的主营业务是专网通信产品、光纤光缆、通信硅管、移动智能终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00年7月,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该公司曾涉及震惊A股的“专网通信”诈骗案。在去年12月2日,证监会曾对*ST凯乐下发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ST凯乐与诈骗案“主角”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合作期间,*ST凯乐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规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以此虚增收入、利润。

  其中,在2018年,*ST凯乐虚增营收金额达到高峰,高达146.38亿元,占当年营收金额的73.31%。而在2020年这一占比达到高峰,达到91.13%。另外,当年其虚增利润为14.51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达到惊人的247.45%。

  告知书显示,*ST凯乐2016年至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25亿元,虚增营业成本443.5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36亿元。而且经测算,*ST凯乐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

  就在1月17日,*ST凯乐收到通知,控股股东荆州市科达商贸有限公司(科达商贸)持有的该公司股票被动减持。近期因司法强制执行,科达商贸所持该公司股份屡次被券商在二级市场直接抛售。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17日,科达商贸已被动减持*ST凯乐股票1026.6218万股,已减持股权比例为1.03%,已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

  天眼查信息显示,科达商贸作为被告身陷40余起司法诉讼当中。换言之,*ST凯乐控股股东已经自身难保,因此更无资金实力参与二级市场抬升股价的“保壳”行动。

  近年来,A股“新陈代谢”速度加快,退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沪深交易所已有43家公司终止上市,总量创新高。2022年一年的退市数量几乎相当于2019年至2021年这3年的总和。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和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将加速形成,国内资本市场也将快速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