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降价潮让投资者“愁白头” 汽车涨价潮
1月17日,小鹏汽车宣布将于当日14:00起启动新的G3i、P5、P7新价格体系,这三款车型的起售价分别为14.89万、15.69万、20.99万起,整体降幅达2万元-3.6万元。
此前,特斯拉对 Model 3、 Model Y等车型进行了“灵魂砍价”,随后特斯拉降价,小鹏成为国内第二家与特斯拉“价格战”抗衡的汽车厂商。
新能源车企开启价格战这对消费者无疑是利好,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车企的利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这对于未来企业能否生存下来又添加了一份不确定性,如此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企有多少胜算呢?本文将详细解析。
01
特斯拉的血条有些厚
但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若是完全以价格而论,我国新能源车企的实力恐怕难以抗衡特斯拉。
在中国超级工厂的帮助下,特斯拉在土地、信贷、税收政策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优势,再加上廉价的优质劳动力和大量成熟的技工资源,使得特斯拉的人力成本降到了最低水平。此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非常完善,特斯拉在中国很容易就能找到优质、低价的供应商,这将有助于特斯拉进一步降低成本。
马斯克之所以能降价,完全是因为特斯拉的高毛利率。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尽管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27.9%。
华泰汽车研究院估计,这次降价后,特斯拉的单车盈利空间仍为3000美元。基于这一点,华泰汽车研究院预测,如果第二季度汽车行业继续下滑的话,马斯克将会牺牲更多的利润,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汽车厂商的毛利率血条显然没有特斯拉这么厚,以纯卖新能源汽车的厂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为例,它们的销售毛利率在10%左右就,降价空间极为有限,而且随着通胀反复的影响,对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的厂商可能更加雪上加霜。
当然特斯拉也有其缺陷所在。苹果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而且手机价格不受其他竞争对手影响,仍然采高价位策略,全是因为苹果公司的创新产品能力。
然而与智能手机一样,电动车进入门槛很低, iPhone的大部分市场很快就被华为和小米蚕食了。如果美国没有对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进行限制,相信苹果公司的股价会比现在低很多。
此外,全球交通法规和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与智能驾驶相匹配,特斯拉很难建立起苹果生态圈来盈利——看看马斯克在推特上卖特斯拉冠名的T恤和葡萄酒,从这个角度就可知道特斯拉是什么生态系统。这绝对不是什么高科技公司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低端的营销方式。
02
自主品牌不虚
打好基本功才能行稳致远
除了打价格战,自主品牌还有很多其他牌可以与特斯拉周旋。车企定价要看供需情况,不排除特斯拉的目标客户同质化程度较高、订单积累较少的车企会陆续降价或者扩大权益的情况出现。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显现。头部自主新能源车企品牌力+车型竞品力+产业链自研量产/规模降成本大概率是能打赢市场争夺战的最终赢家。
2022年,10万元以下的热销车型以长安、五菱宏光、奇瑞等自主品牌为主,均为纯电动类型;10-20万元价格区间,主要以比亚迪为主;30万元以上,以特斯拉和新势力品牌的车型为主。如果特斯拉继续降价的话,它就要面临与自主品牌王者比亚迪硬碰硬的竞争。
比亚迪拥抱垂直整合可能是它与特斯拉以及目前刚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之间最大的不同,甚至可能更为有利。比亚迪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传福是这一战略的早期倡导者。比亚迪公司不仅生产汽车,而且生产半导体和电池。
目前,比亚迪已经成为第三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占据全球14%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竞争对手当代安培科技和韩国的 LG。他们牢牢地抓住了供应链,掌握了技术,并且走向了垂直整合的模式。尽管马斯克已经谈到了拥有锂矿的问题,但是特斯拉仍然依赖于它在中国的长期、深入的供应商网络。
此前特斯拉的优势主要在于其高端品牌的定位,如今的降价反而打破了自身的品牌价值。与之相反,比亚迪则通过不断改进设计,通过酷炫的科技赋能新的产品向中高端品牌进发,比如近期发布的“仰望”品牌,两款新车型搭载中国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的新品可以说直接拿到了豪华车品牌的“入门券”。
对于汽车产业链,投资者不用太过悲观,因为该行业一直处于存量博弈的竞争状态。而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与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泛,市场需求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结构升级的载体。扩大汽车消费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遇依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