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历史罕见!“半价”也没人要,被迫终止!

  包括上市公司员工在内的投资者,正在理性对待相关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

  2月17日晚,盛剑环境公告,决定终止其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原因是部分员工认购持谨慎态度。

  2022年9月,盛剑环境公布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的股票,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17.81元/股,约为公司回购股份均价35.61元/股的50%。

  部分员工认购谨慎

  终止员工持股计划

  2月17日晚,盛剑环境公告,决定终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待时机成熟时再行启动。

  公告称,自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相关审议程序后,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与员工沟通相关事宜。

  但是,鉴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已发生较大变化,经公司内部沟通,多数员工代表认可本次持股计划的初衷,部分员工认购持谨慎态度,如果继续实施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将难以达到预期激励目的和效果。

  2022年9月22日,盛剑环境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根据该草案,员工持股计划(含预留部分)购买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17.81元/股,为公司回购股份均价35.61元/股的50.01%。

  2月17日,盛剑环境股价以37.74元报收,2022年股价最低曾触及26.32元。

  历史罕见!“半价”也没人要,被迫终止!

  该计划存续期为48个月,自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公司公告最后一笔标的股票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计算。员工持股计划在存续期届满时如未展期则自行终止。

  该员工持股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的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

  历史罕见!“半价”也没人要,被迫终止!

  如果公司达成相应考核年度的目标值,则该解锁期公司层面解锁比例为100%;如果公司达成相应考核年度的触发值但未达成目标值,则该解锁期公司层面解锁比例为 90%;如果公司未达成相应考核年度的触发值,则该解锁期公司层面解锁比例为 0%。

  此外,公司还将根据内部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对持有人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依据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持有人最终解锁的标的股票权益数量。

  持有人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分为胜任、需改进、不胜任三个档次,胜任则解锁比例为100%,需改进解锁比例为80%,不胜任解锁比例为0%。

  居然之家拟推员工持股

  存续期为60个月

  2月16日晚,居然之家(000785)也公告了该公司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根据草案,该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为60个月,购买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4.09元/股。2月17日,居然之家股价以4.24元报收,历史上股价最低曾跌至1.2元。

  历史罕见!“半价”也没人要,被迫终止!

  资金来源上,居然之家的该项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资金来源为公司计提的持股计划专项基金。股票来源为公司于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以及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回购的公司股份。

  该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方案(第一期)回购股份数量为3227.99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9%,最高成交价为7.8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5.06元/股,成交总金额为20547.54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方案(第二期)回购股份数量为2692.93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1%,最高成交价为5.2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81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3515.4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第一期和第二期共计回购股份数量为5920.92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1%,目前全部存放于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

  该员工持股计划中,拟参与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计13人,持有总股数不超过414.1万股,占员工持股计划总股数的比例为9.78%;其余人员持有总股数不超过3818.9万股,占员工持股计划总股数的比例为90.22%。

  而在盛剑环境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拟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7人,认购总份额不超过1199.5035万份,占计划总份额的比例为30%;核心及骨干人员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认购总份额不超过2143.4335万份,占计划总份额的比例为53.61%;预留份额655.408万份,占计划总份额的比例为16.39%。

  此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最终出现亏损,如科力远、皖通科技、奥瑞德等,曾经“稳稳的幸福”,现在似乎已经成了“坑人的把戏”。

  在锁定期上,在上市公司定增方案中,参与机构的锁定期一般为6个月,但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却往往在4-5年。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曾调查分析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员工持股当作市值管理的手段,只为拉抬股价,逐渐偏离了员工持股参与公司成长共享发展利益的初衷,一些员工持股计划更多地成为上市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