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逆势上扬,板块投资机会几何(大消费板块200-500亿市值的未来头部企业)
今日大消费板块逆势拉升。分析人士指出,消费板块今年有望迎来业绩复苏和估值修复双重驱动行情。
2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大消费板块逆势拉升,酒店、餐饮、景点及旅游等细分板块涨幅居前。天目湖涨超7%,君亭酒店涨逾5%,西安旅游、同庆楼、桂林旅游等个股跟涨。
在受访人士看来,在稳经济背景下,今年消费市场有可能呈现大幅、甚至超预期改善的局面。而且,今年有望出台更多的稳增长措施,消费板块也会因此受益,看好今年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此外,2023是消费的复苏之年,消费如何投、产业怎么走、强品牌如何打造、行业如何赋能等系列问题,也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消费板块拉升
今日,大消费板块逆势拉升,酒店餐饮、景点及旅游等细分板块再度冲高。
消息面上,行业方面,春季旅游市场迎来复苏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当前市场投资逻辑可大致分为三类:科技类、周期类、消费类。周期力量变得娇弱,科技市盈率较高,消费市盈率也不便宜,但盈利能慢慢追上估值,所以当前情况下,消费相对而言是更具有足够性价比的投资。疫情修复使得在过去几年,必选消费上升较快,但今年可选消费将会明显上升,线下类将迎来较大的复苏窗口。
谈及对消费趋势的理解,在邵宇看来,第一,消费品类如若想要获得相应资金支持或决策者青睐,势必要增加其中的科技创新含量。第二,当前经济发展已度过高峰并慢慢减速,特别是人口已达峰,资产价格特别是一线城市资产价格非常高,年轻人在特定环境下要做到满足自己性价比的特定消费,可能会以国潮或特定小形态出现。此外,今年会迎来消费的复苏,但所有的消费品牌都不是短期的现象,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并且形成以供应链和资本之间相互支持,才能真正成就一代领军企业和企业家。
消费新风口的出现,将赋予行业无限动能。百联挚高创始合伙人兼CEO高洪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整个消费行业,更多要关注消费+科技、消费+供应链、消费+数字化、消费+智能制造。未来,新消费不仅仅是新品牌,还应包含更大范围的科技创新,即是应用新材料、新制造和新供应链的产业。公众对消费产业的认知,不仅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品层面,而是应认识到消费行业也可含有较好的高科技含量与水平,同时还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巩固企业的护城河。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认为,中国经济整体保持韧性增长,V型反弹意味着消费在中短期持续复苏,M型演变意味着增长不是一刀切,应关注隐富人群和乐活家庭,W型机会要时刻关注未来主流,圈层共鸣和经典创新。同时,要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去构建公司的基本款,打造核心大单品,让渠道、品牌、供应链三者共鸣。最后,要有基本功,构建公司完整的营销体系。
把握品牌机遇
强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要做到这三件事。凯度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暨凯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表示,第一,对消费者有意义,要满足功能和情感的需求。第二,一定要和同行品牌不一样,不是为不同而不同,引领潮流的不同。第三,突出性,内容声量不能减少,不断去跟消费者沟通。
亿滋市场总监谭旭东认为,成熟市场大多在一线城市,消费者的决策链路相对较短,传统线下打广告方法可能不是那么好,要在这些市场推动进一步渗透率提升和相应增长,重点要驱动端到端消费者全链路的搭建。针对如何寻找到新的增长量,一是全方位提升产品体验,二是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三是利用已积累的品牌资产进入新的品类。
后疫情时代,乡镇消费市场正呈现比城市更强的复苏势头。莫小仙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正齐分享莫小仙在县域市场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在中国,农村市场有6亿多人口在乡镇,这个市场特别关注吃,收入越低的区域,在食品板块支出占比越高,所以做食品应该往下去看看。线下超市的购物在县城市场和乡镇市场仍是主流的消费方式。
王正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做大众消费品更多是规模大的,创始人需要去融资做规模,需要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但如是做小而美的消费品,相对融资的紧迫性更小,应该要做利润和长期规划。两种品牌都有机会,只不过是时间节奏不尽相同。
此外,2021是中国品牌战略出海的分水岭,自这一年开始更加注重合规化、多元化、品牌化、市场化。谷歌中国区副总裁毛熠星表示,出海的意义在于,一是多元化的市场,全球增长潜力、消费规模、消费能力皆会有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二是延长品牌生命力,国外市场节奏相对更慢,内卷程度相对更轻。三是品牌势能最高的地方成本最低,在海外可能会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消费者,然后在国内做更多转换。四是全球化资源调度、人员管理,将有助于倒逼认知等各方面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