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注意!4月A股要警惕这两大风险(4月a股是否会迎来交易机会?)
4月将至,投资者开始摩拳擦掌。
实话说在前头,月度级别的股市很难预测,哪怕逻辑合理,也难免有N多的意外让逻辑不起作用或发生偏离。<?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以3月为例。站在3月初看3月,投资者普遍以两会作为行情主线,由于对稳增长有较高期待,又普遍对GDP目标增速抱有较高期待,叠加板块调整月余,更重视对稳增长相关板块的布局。但后视镜里看3月,至少出现了三个意外:
(1)略偏保守的GDP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将年度目标定为5%左右,且明确表态更重视高质量发展,向市场明确传达了2023年经济弱复苏的信号,引发市场对此前乐观情绪的纠偏,金融、地产链及上游资源能源等经济增长强相关板块杀跌,压制大盘表现。同时,3月以来经济修复斜率放缓,也加大了市场担忧情绪。
(2)欧美银行业危机发酵。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在短短48小时内破产,以及之后美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瑞士信贷的爆雷等,引发了市场对欧美银行业的担忧,压制了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期间全球资本市场几经波折。受此影响,美联储3月加息放缓至25BP,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于5月结束加息周期。
(3)CHATGPT快速迭代,引爆AI主题投资。2月的A股,ChatGPT就已经初露端倪,但多数投资者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随着3月份GPT-4的发布,以及百度推出文心一言,OpenAI发布ChatGPT插件功能、英伟达发布重磅新品、国内其他大厂纷纷跟进等,产业层面的进步大超市场预期,反过来推动AI主题投资向主线投资演变,上涨的空间和持续性远超市场预期。相形之下,其他板块表现都差强人意。
受这三个意外影响,很多投资者于月初制定的交易规划多与实际行情大相径庭,市场走势没有剧本。其实,预测出错很正常,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有两种应对策略:
一是固守策略,相信自己的观点没有错,认为是市场表现不理性或受意外因素干扰,但迟早要回归到“剧本”上来。二是随机应变,基于市场信号调整观点,调整投资策略,积极拥抱变化。
纸上谈兵,我们都认可第二种做法更合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都选择固守策略,坚定地认为是市场错了,超纲表演。从短期投资结果上看,固守自己观点的人依旧拥有观点,但没能赚到钱;而放弃自己观点的人丢了观点,却常常赚到了钱。当然,长期投资又是另一回事,本文只讲月度市场。
回过头来看4月的市场。站在当下去看,最大的看点有两个:
一是一季报行情开启,各行业进入洗牌期。对各个板块来说,是骡子是马,需要拉出来晒太阳了,业绩超预期的,估值向上修复,业绩不及预期的,会向下修复,涨跌重新排序。
举例来说,市场热度处于高位的TMT板块,受益于AI和数字经济概念,就属于典型的“强预期、弱现实”,1季报业绩大概率配不上近期的股价涨幅,板块随时可能调整,不具有性价比;而这段时间回调沉寂的大消费板块,无论是餐饮链、出行链、消费医疗还是装修家电等地产后周期消费,都有可能受益于基本面的超预期而迎来估值修复。
二是政治局会议定调全年经济,往往标志着政策面的不确定性靴子落地。回首2022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恰逢前期俄乌冲突爆发叠加国内疫情蔓延,市场在悲观情绪下快速下跌,正是此次会议释放了强力稳增长的信号,并明确提出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对市场关心的平台经济、房地产等问题均给予正面回应,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政策加持下,当时的A股开启了一波触底反弹行情,上证指数从低点2864点最高涨至3425点。
对今年而言,市场情绪被经济弱复苏压制,但市场依旧对政策抱有期待。原因在于,欧美经济衰退背景下外需回落,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已显疲态,稳增长、稳就业仍需要促内需政策发力。政策会不会发力、如何发力,就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全年风格走向:价值占优,还是成长更胜一筹?
唯有靴子落地,新的主线才能浮出水面。
对投资者而言,当下的占优策略依旧是高切低,从阶段性涨幅较高的板块向阶段性滞涨或调整的板块切换,获取资金的灵活性。在当前环境下,低估值板块类似于带选择权的现金:继续下跌的空间和概率有限,稳健性可类比现金资产;在一季报业绩催化下,估值修复的空间和概率较大,收益性令人期待。
同时,鉴于市场从来不缺意外事件,投资者还应保持心态开放,不必固守月初策略,随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即可。赚钱是目的,观点为附庸,丢了观点赚了钱,这才是投资者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