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敬一丹:焦点访谈变"你懂得" 锋芒时代结束

  敬一丹:焦点访谈变成“你懂得” 锋芒时代结束

  “1997年前后的《焦点访谈》是有锋芒的,现在变成了‘你懂的’。”——敬一丹

  “怎么选了一张笑容这么灿烂的图?”12月1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上,敬一丹指了指讲台上的背景海报。

  那是敬一丹年轻时候的样子——《焦点访谈》时的标志性短发、素花衬衣和黑色西装。

  如今,敬一丹已经剪成齐耳短发,换上了深色休闲装,配了一条黑红相间的围巾。简洁又得体。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敬一丹回顾了她在《焦点访谈》20年的职业生涯。

  她说,《焦点访谈》是一个让社会保持痛感的节目。看到痛处,才能保持社会机体的健康;失去痛感,是很危险的事情。

  敬一丹60岁了。

  今年4月30日晚,《焦点访谈》接近尾声,她对着镜头深深鞠躬。第二天起,敬一丹正式从中央电视台退休。

  一起谢幕的,还有那个属于舆论监督的黄金时代。

  “《焦点访谈》变成了‘你懂的’”

  敬一丹继续讲那张笑容灿烂的背景海报。她说,皱着眉头的形象,才能精准表达她对职业生涯的感受,以及和《焦点访谈》走过的二十年。

  “承受了太多的公众期待,觉得重担在肩,每次录节目都要皱着眉头”她说。

  二十多年前,敬一丹接到时任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焦点访谈》创办人孙玉胜的邀请,希望她去当主持人。

  “国家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播出”、“舆论监督”引起了她的兴趣。特别是“舆论监督”,让敬一丹异常兴奋,“做记者就应该这样”。

  当时,央视新闻评论部聚集了陈虻、白岩松、崔永元等一批想用新闻改变社会的热血新闻人。

  《焦点访谈》把矛头对准社会失范行为,提倡短兵相接、立竿见影。一度成为老百姓们口中的“青天”。

  “《焦点访谈》让老百姓和公民权利这些词更近了。”敬一丹说,放大弱者的声音是节目最有价值的地方。二十年来,“舆论监督”已经从一个生词变成熟词。

  最让敬一丹骄傲的是,在《焦点访谈》的黄金时代,每开拓出一寸空间,立刻成为全国媒体共有的空间。

  “远方,是在过程中一点一点实现的。”她说。

  “你们现在还看《焦点访谈》吗?”讲座上,敬一丹问台下的同学,没等台下反应,她低声道,“你们都看《我是歌手》和《非诚勿扰》去了吧。”

  五年前,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场讲座上,敬一丹问了同样的问题。台下没有人举手。

  舆论监督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内容占到全年的47%,到200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7%。这几年的数据无从知晓。

  去年,敬一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97年前后的《焦点访谈》是有锋芒的,现在变成了‘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