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老板给流浪汉发百元红包被嫌少:往年都是五百

  在派出所当晚,尚丙辉问老人:“为什么不到家中找我,却到派出所报警?”原来,老人怕尚丙辉家人不满,加上自己不好意思,只能报警找他,实际上是想要钱。最终,尚丙辉给了老人200元,又劝慰了一番才让他回去。

  被受助人“责怪”,是不是害怕名声受损?“怕?我一向不计较这些,我用行动证明初心,受助人的这些责怪不会影响到我的名声,只是有些困窘。”

  尚丙辉说,当时自己有些心伤。“对他比我亲爹都要好,他却这样对我”,他开始有些生气。但后来他想通了,人到老年,就像孩子一样,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不管他,他一个孤寡老人怎么办?

  其实老人也不缺乏社会救助的机会,为什么不住进养老院?“老人说自己不够条件,也自由惯了,怕不习惯。而去救助站,老人也不同意,为此,一直住在外面,接受接济。”后来,老人意识到自己不对之后,也登门道歉过两三回。

  反思:“好人”角色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这不是尚丙辉做好人以来第一次受委屈。尚丙辉曾救助过一个在天河客运站乞讨的60多岁老人,不仅租房给他住,还帮忙出钱让他的小孩上学,今年3月,老人却带着喇叭过来骂人。

  “对方说,我是政府评出来的道德模范,做好事肯定有政府支助,但对我的资助才给这么点钱,是不是把政府的经费私吞了?”尚丙辉无比委屈。后来,尚丙辉也不解释,渐渐对这名帮扶对象疏远。久而久之,这位受助者离开了广州。

  几许委屈之后,尚丙辉现在还在帮人的路上。如今,他正在帮助4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还资助30多名孤儿。但他感叹:“做好人,也是个‘技术活’啊!我做了帮人的事,却受到受助人批评,心里很难受。总觉得,接济的举措还欠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