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民间中医”培训究竟有何陷阱?交了费却连参考资格都没

  为民间中医“开门”

  在培训机构的招揽话术中,将这项刚刚开展的“中医转正”考核机会形容为“机不可失”,事实上也反映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民间中医从业者处于灰色行医地带的尴尬境地。

  原因就是,一些民间中医人才虽然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学历等原因,无法参加和难以通过现有的医师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也认为,西医教育模式下的医师资格考试,无法衡量民间中医的真实水平,业内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呼吁由来已久。

  让中西医“两条腿走路”并非易事。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起草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始终悬而未决。

  2006年,原卫生部第52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发布,分类为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其中师承出事要求学满3年,确有专长考核要求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5年以上。考核通过后,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对此,国内一名中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告诉记者,第52号令下发后,部分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在汇报时明确表示没有选拔需求,“一些城市自己的中医药大学规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都有问题,民间中医里面鱼龙混杂,更是难以甄别。”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第52号令的通知,“部分省份对文件(第52号令)的贯彻力度不够,对某些条款理解把握不一致,影响了52号令的实施效果。”

  通知要求部分省市在当年底启动辖区内考核工作,同时对一些省市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给予否定,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参加考试。

  2017年《中医药法》的颁布,则让针对民间中医人才的考核办法从法律层面上予以落实执行,“顶到了法律层面,不落实等于违法。”上述专家表示,此后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的落实工作紧密地开展起来。

  在此背景下,2017年12月20日,《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规定,通过师承、家传等非学历教育方式学习中医的人员,可报名参加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即可获得医师资格并注册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