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兵新型医疗营销为什么能帮助你年赚百万?
我做医疗营销二十年,走访过全国各个地市的基层诊所上万家,我发现做的好的诊所每年接诊量不亚于一个小型医院,利润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做的不好的诊所常常是入不敷出或者是勉强维持生计,我们都知道“二八定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当然也适用于基层诊所行业,年赚百万以上的也是大约20%左右。
在我指导基层诊所做营销的这些年,始终有一个习惯,每走访一家诊所,我都要对这家诊所从位置、主营业务、人员规模、年接诊量、风水等三十余项一级指标、100余项二级指标建立标准化诊所档案;然后每年对同区域的诊所做综合分析,来判断这个区域基层诊所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我在为其他诊所做营销落地时提供重要的依据。
我们都知道目前在国内做价值医疗营销培训并不多,做基层门诊落地营销服务的更是稀少,那些高大上的医疗营销看似有完整的体系,成熟的理论做支持,但也仅仅是听上去很有道理而已,真正对于中国的基层诊所没多大用,为什么呢?那是用一种养骆驼的方法,在养一只小白兔。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诊所还处于一种小散乱的行业格局,规模化、连锁化成程度低,我们必须保证每年有利润,甚至有的诊所是高息融资来经营的,要保证每天有利润,只有有利润才能谈做大做强,没有利润再美好的愿景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这就好比是一只兔子,兔子必须天都要找到吃的喝的才能慢慢强大,否则就成了别人餐桌上的一道菜。
再来看外国的门诊,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梅奥诊所来说吧,有将近200年的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顶尖的医院,每年接待的患者中不乏各国首脑、行业大咖,为什么说这些呢?不是崇洋媚外、长他人志气(我坚信我们国家未来也会有这样一批诊所,而且能比梅奥诊所做的更好),而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国外诊所发展历史较长、规模化、连锁化程度是我们目前不能比拟的,现在国内有一大批研究诊所营销管理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理论都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然后进行本土化改进,有没有道理呢?有,不仅有,而且还很超前,至少超前二十年,这些本土化的医疗营销管理经验,被一些颇具商业头脑的商人包装一下,就开始在国内遍地搞医疗营销培训。确实在医疗掀起了一种人人学营销的热潮,对医疗行业从业者开始重视营销的思维之转变实在是功不可没。但对基层诊所大夫的经营真正产生多大帮助,我想我不用多说!
那些本土化的医疗营销管理内容,灵魂还是舶来品,都是管理规模化诊所的经验,不适合中国基层诊所的现实情况,国外的这些大诊所账面上的资金可以保证他连续十年不盈利也不会倒闭,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策略迅速占领市场,干掉一大批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垄断,然后获取高额利润,这就像一只骆驼一样半个月不吃不喝,也能穿过沙漠直达目的地。那是一种富人的玩法,烧钱推进战略实施,达到目标。试问在中国有哪一家诊所能连亏十年,还能屹立不倒的?所以说基层诊所大夫学习医疗营销,要擦亮眼睛,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
说两个其他行业案例你也许就会明白了,因为目前在中国基层诊所市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类似案例(有正在进行中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可口可乐和宝洁,一个是做饮料的、一个是做日化的(你用过的潘婷、海飞丝、飘柔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旗下的每一个品牌都是经典商业案例)但你知道可口可乐在中国赔了八年,第九年才盈利,宝洁在中国赔了七年,第八年才盈利,然后一盈利就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在中国都占30%市场份额,年净利润都在百亿以上。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沉淀下来的市场理论,怎能适合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据我个人的推断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中国的基层诊所市场,目前国内的一些投资商就已经开始在布局了。未来基层诊所市场必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我在走访基层诊所的过程中发现,那些80%部分诊所大夫,也是经常出去学习,参加各种各样的技术、营销培训,但是几年下来以后经营管理水平还是没多大长进,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学习的很多东西并不适合自己,往往在听课的时候感觉很有道理,其实对自己实际经营没有任何帮助,
那些年赚百万的诊所大夫,很多都是听过程大兵新型医疗营销课的学员,并且能够听话照做,坚持实施的大夫,这也让我对自己当初创立新型医疗营销推动中国基层医疗门诊转型升级的决心感到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