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士转行说相声:用数学原理研究相声
李宏烨和妻子兼搭档郑钰
最初写书的动机并不单纯是研究相声,更多是“较劲”。
“比如你上班,有些同事你可看不上了,特别是写的东西可差了,但是领导很喜欢他,跟他说哎你很不错,去写本书吧。你什么心情?正这个时候,我爸跟我说,他们天津大学有个学生特别厉害,写了本书。我爸说别人厉害不是我厉害,我觉得心情很不好,所以我就决定写本书。”
那是2006年,李宏烨大三,时任会长的他带领交大相声协会主办了一台《Dong十三楼》相声剧,反响热烈,在最近那个知乎贴里,还有评论提到当年这部剧。李宏烨一战成名,“在交大这算是最大规模的活动了。在学校里的名气也挺大,协会里说话大家都服,就心高气傲,心里不太平静,决定要写书。”
但其实并不知道要怎么写。李宏烨便把协会演过的相声录像拿来听,“每个剧听两百多遍。一边放着相声,一边点个扫雷,反复听,就总结出来一些东西。”
他那时总结出两条规律,也构成了后来《校园相声学》和《相声的有限元》这两本书的理论基础,一个是“对比度”,一个是“搞笑机理”。
他将一个相声分为若干单元(“有限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主包袱。所谓对比度,就是从单元起始,到观众开始笑,这个时间和整个单元时间的比例。这个比例如果大于0.35,说明节奏较慢,进入包袱的时间过长,包袱抖完,观众没笑够,话题就结束了,他用工程学术语形容为“过隙”;相反,如果小于 0.35,就说明笑过了,后面拖了太长还没有结束,是为“过盈”,这时观众就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
为什么是0.35呢?这是从影视剧里总结出来的,李宏烨非常肯定它“很准很准”。他前阵子看了《失孤》,刘德华找孩子,发现渔船上有线索,就上船去看,以为就要找到了,结果发现不是,“全片是99分钟,第一个内容和情绪的转折点,正好是34分多”。他现在习惯掐着表去看电影。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柯南》,一集要死1个人的话,一定是在1/3的地方死;两集死一个人呢,一定是在第一集的2/3的地方死。如果是在第一集的1/2之前的地方死了的话,说明还会死第二个人。”
另一个所谓的“搞笑机理”,就是为什么能够使观众发笑的内在机制。李宏烨最初把所有的搞笑机理都总结为“逻辑错误”,所有的原因都可以用逻辑上的错误来解释,“但这样写一点价值都没有”,于是再细化,到了《相声的有限元》里,逻辑搞笑机理被细化为:直刨、强词夺理、欲擒故纵、虚张声势、意刨、逻辑错误等几种。
例如传统相声《大保镖》,用他的方法,可以这样分析:
A:酒过三旬,菜过五味。老掌柜说:“我请二位,非为别事。今有北路镖、南路镖、西路镖皆有人敢保,唯有这东路镖,贼人太多太广。不知二位可愿意去啊?”
B:那是问你们哥俩敢不敢去
A:我说:“老英雄!
B:哦
A:“你休要涨贼人的威风”
B:是
A:“灭我们自己的锐气”
B:对
A:“不就是东面儿有贼吗?”
B:不怕他!
A:“咱往西面儿走!”
B:行了!唉……
划线包袱的搞笑机理是反常结论型欲擒故纵。根据李宏烨建立的模型,这一类型的搞笑机理一般能让观众笑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