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正文

理论篇——风险管理思维运用之二:风险早防范

    前面讲过了投资决策前的风险识别问题,接下来就该轮到风险防范出场了,主要解决资金配置的问题,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正是为了防控风险,那究竟选几个篮子合适呢?每个篮子里面又该放多少鸡蛋才好?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成败,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方向。

    先来看大类资产如何分配,就是要在权益和固收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平衡点。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权益类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的金标准就是“100法则”,即用于风险投资的比例=(100-实际年龄)*100%。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但具体的配置比例还要根据自身投资风格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而定。比如虽然你只有20岁,按这个比例算下来可以有80%的资金投入到股市里,但你甚至连5%的亏损都无法接受,那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投向固收了。以我本人为例,目前固收和权益的投资比例为1:1.5,计划年底前将这一比例调整为1:5,重心进一步向权益类倾斜。若问我是不是坚定的看好后市,我只能回答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A股市场看多者的收益总会略胜看空者一筹,原因在于看多者眼光长远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更容易获得超期回报,而相反看空者往往畏首畏尾一味裹足不前虽不至于大亏也难有大成。

    下面就是重点了,具体分析下如何在权益类大项下划拨资金的思路。

    1.从空间的维度看:可分为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

    目前海外投资以在美股和港股为代表,国内自然就是A股了。具体到基金,海外投资多以QDII的类型出现,细化又包含指数、股基和债基。鉴于我们普通投资者对国外股市的总体了解和把握程度不高,稳妥起见,建议避免投资集中持股的股基,以指数和债基作为重要投资目标。而且一定要避免大比例投资于海外市场,理由在于即便美股再怎么走牛,其投资逻辑也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加之QDII普遍存在赎回周期过长的问题,不利于资金及时回收转舵,投资应注意严控仓位,建议以三成以下为宜。这里特别提出一种即可投资于海外市场又能保证及时到账的优势品种,就是港股A股通吃的深港通类基金,今年来得益于港股走强可谓是抢尽了风头,它的优势除了享有和国内基金一样的赎回期限以及投资范围更广之外,更在于其切合了当前价值投资的理念,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蓝筹,都无疑是价值投资的优选标的。

    说到A股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养基也是一样,不了解股市的投资基本就与盲人摸象无异了。国内市场又可细分为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债基由于其收益率与风险都较低,可以把它并入固收类,在此重点关注偏股类基金,主要是被动型指数、量化及主动型基金。这在上一篇风险识别中已有详细分析,概念不清楚的自行回补,我们主要研究资金配比。结合上文,A股总体应占有权益类总资产七成以上比重,具体到个人,风格偏稳健的可选择重配指数轻配主动的方案,量化可以不考虑,极端的甚至可全部配置指数,选择大盘和中小盘指数搭配的组合,比如红利和中证500就是相当不错的搭配方式。偏积极型投资者可选择量化与主动均衡配置的方案,指数可不考虑,极端的可全部选择主动型。我个人的配置比例为,指数:量化:主动=3.5:1:4,其中指数包含题材类行业指数。

    总体而言我个人目前在海外和国内的投资比例为,海外:国内=1:16,其中海外投资以深港通为绝对主力,美股只有不足千元的底仓。

     2.从时间的维度看:可分为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

    长线和短线是我个人比较常用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分类标准,每月也会据此汇总一份投资情况报告。区分长线和短线并没有绝对的时间标准,更多的还是以操作思路而区别,所谓长线就是不讲究择时的操作,典型代表就是定投,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时间来换取空间,随时可以启动一轮投资,只要中间不停投坚持到止盈点位是不成问题的。关于长线投资的几种方式我有专门分析过,有兴趣的可翻翻建模分析那篇帖。长线选基首推被动型指数,其次量化,再次为主动型基。这个优先级当然不是基于收益多少,而是风险大小。相对而言,被动型指数对于自身规模以及背后管理团队发生重大变化的敏感度最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就大大降低了投资期间的不确定性风险对于业绩的不利影响。量化由于是模型选股分散持仓,对于人员的依赖性也比主动型要弱很多,但依然无法摆脱规模过大对其发展的制约,长信量化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主动型就更别说了,一名好的基金经理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通常不会超过5年时间,而他的成名基的辉煌期至多也就是2、3年的时间,此后便会面临大家闻风而来争相购买的局面,要知道公募的盈利渠道是靠管理费而非业绩提成,做业绩也是为了冲销量,目的达到经理基本上也算完成历史使命了,多数人会在此刻选择奔私也就不足为奇。好了言归正传,看一下我的长线投资分配情况,量化:主动型=1:1.5,为什么没选安全系数最高的指数,主要原因还是我对自己的耐性存疑,这一点并不值得提倡[萌]

    短线的投资理念自然就是要择时操作了,择时就要求投资者对于趋势或行情具备基本的研判和把握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懂得何时进何时出,无论你使用的是技术指标还是基本面分析方法,都要有自己的决策依据,盲目跟风是绝不可取的,因为很可能导致追高被套。考虑到频繁买进卖出的操作需要,优先选择费率低的基金,比如零费率的腾安指数。主动型基不是不可以用作短线,但需要确保行情有一定的持续性方可买入,快进快出的话算上费用很可能得不偿失。当然也有例外,就比如炒作次新股的金鹰核心资源,本身就具有暴涨暴跌几天一个轮回的特点,能够踏准节奏那点手续费跟收益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具体到我个人,目前短线操作行业类指数和主动型基都有涉及,资金配比大致为,指数:主动型=1.4:1,还是以行业类指数为主要投资对象,关于主题的选基方法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翻翻旧文章。对于题材操作方面我觉得有必要检讨一下,我的花心造成涉猎面过广,在兵力有限的条件下战线拉得过长不利于集中火力扩大战果,大家还是要引以为戒。

    目前我对于长线和短线的资金配置大致为,长线:短线=1:2.4,计划是10万资金用于长线,当前持仓占5成,20万资金用于短线,当前持仓约为6成,其余皆为补仓备用金。关于预留备用金的多少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风格而定,我只给出一个大致的标准作为参考,以大盘指数为坐标,3000点以下保持7层底仓,根据点位高低上下浮动3层仓位直至满仓;3000点到4000点之间,也就是当前的位置,可保持5层底仓,上下浮动2层仓位;4000点以上保持3层底仓,上下浮动3层仓位直至空仓。当然如果对于操作有绝对信心或者风险承受力强的人随时都可以满仓,反之则适合低仓位运行。

    最后总结一下,分而治之的策略对于分散风险的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也是我本人投资思路最显著的特点,这足以证明我是个风险意识极强的人[坏笑]资产配置的目的就是在于防患于未然,这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有共通之处的。如果我们能在事前做好充足的预案,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就会大为降低,权益类投资就能扬长避短,实现高收益低风险运作,从而成为我们赚钱的利器。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开心呢[开心]这也会使得我们第三期要讲的风险化解应用范围更小些,我是希望干脆完全用不到才好,看着大家都妥妥赚大钱我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