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赚不到钱就对了
买基金快三年了,前前后后加入过一些基金的讨论群。时间长了我就发现,总有些人你一看他们说的话就知道他们根本不懂基金,却总是能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前两天有个群里有人说自己15年被人忽悠买在高点,感慨点位很重要啊。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谁都知道点位重要,问题是你踩得准么?没有人踩得准,至少没人能每次都踩准。如果水平没到那份上,老实定投吧。
这人刚说完,群里另一个人接茬说:看来拖延症也有好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没买,刚好躲过大跌。这个逻辑不细想好像挺是那么回事儿,仔细一琢磨总觉得哪里不对。拖延意味着错过,这次躲过大跌,下次也会错过大涨。所以对于投资这事儿,拖延没什么好处,不买肯定就不会亏,很保险。可是等涨的时候你手里没有份额,也不会获得收益。都这么想的话,还理什么财投什么资啊,钱都放卡上躺着得了。
我很想对那个人说:你就尽管拖延下去吧,现在看别人亏了你感到庆幸,等将来看别人赚钱你就该感到懊悔了。
还有不少人老是特别关心基金估值,其实根本没有意义。这些人的想法是,通过估值判断今天涨还是跌,跌了就买,跌得多就多买点,其实就是在择时。首先说基金不同于股票,不适合短线操作,通过这种方法真能赚到钱吗?今天跌了买点,明天继续跌继续买,你怎么知道之后会不会跌的更多,到时候可能就没钱买了。择时总是有风险的,对判断力的要求太高了,真能每次都踩对点也别买基金了,把股市当提款机好了。而且有些人还是一边定投,一边看估值加仓,完全违背了定投的初衷。
上礼拜有个平时经常交流基金投资的小伙伴问我:你现在买基金都有哪些痛点?我想了想,发现自己现在好像真没什么痛点。刚开始买基金那会儿痛点倒是挺多的,不知道买啥基金、什么时候买,那时候心态也很不成熟,赚了就得意,亏了就沮丧,而且总是追涨杀跌,以至于15年股灾之后亏得好惨,而且亏了之后也不知所措,不卖闹心,卖了不甘心。
从14年买基金至今,时间也快三年了,这期间刚好经历了牛熊切换,经过市场的洗礼和不断的学习,投资思路和心态都有了很大提升。现在我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以前的那些迷茫渐渐都没有了。所以,我现在买基金方面好像还真没啥痛点,可能唯一要说痛点的话就是止盈,目前我还没进行过止盈。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发现还是定投最靠谱、最省心。至于定投什么,我觉得有几个思路:
1.定投指数
最好是“国内+国外”的组合。比如我现在的定投的就是两个指数(如果微笑定投除外的话),分别是沪深300、纳指。
A股和美股没有正相关的关系,这样搭配可以抓住更多机会,也能降低风险。
2.定投优质的股基
定投大家都知道要选偏股型基金,因为波动大的基金定投才有意义。所以我觉得选一两只优质的股基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前提是得选对基金,另外后续如果基金经理换人可能还得考虑换基金的问题。投指数就没这种忧虑。当然也是各有利弊,指数的表现相对比较平均,所以表现领先的股基肯定比指数赚得多,指数就是稳当点,省心。
3.定投一个组合
如果说股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话,定投一个合理配置的组合,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什么叫合理配置的组合呢?就是说这个组合里的基金得是有差异的,相互之间不是同向波动。最好是从资产类别上去做配置。比如海投计划那种,就属于从资产类别上做配置的组合。当然了,海投起投额太高了没法定投,而且个人认为里面的债比例有点高。不过大致思路是一致的,可以借鉴。
所以,找几类不同资产,比如A股、美股、黄金、债等,各挑出一只好基金,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科学配置的组合。所谓定投这个组合,无非就是同时定投这几只基金。
不过这个思路的问题是,怎么选出每个类别下的好基金,还有配置比例。所以,如果能有由专业人士配置好的组合让我们定投,那就最好不过了。
刚才说到纳指,想到14年底15年初那会儿,我在她理财晒基金,当时不少人看到我买了QD表示非常不理解,觉得QD很难赚到钱。毕竟那会儿买国内的基金都赚疯了,简直是闭着眼都赚钱,而我的QD基本上很平缓,相比之下确实显得很不给力。但是后来怎么样呢?我现在手上几只QD的收益率分别是5%、18%、27%、32%。而且今年以来,因为外汇管控原因,很多QD基金都暂停申购和定投了,也就是说想上船都不知道啥时再有票了。
如果说把这三年来的心得浓缩一下的话,可以总结成一个公式+一句口诀:
成熟的投资心态+切实的行动+科学的投资方法=迟早赚钱
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做好配置,坚持定投。
而有些人,我真心觉得,赚不到钱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