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正文

实操篇——主动管理型基的妙用

    说到主动管理型基金,先要纠正一个普遍性的误解,很多初涉基金的投资者往往一厢情愿的认为买基金就是信赖专业人士的管理水平,只要把钱交给他们打理就能坐享其成了。我想说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你根本就没搞明白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不同于私募那种业绩提成式的回报,目前公募的收入还是仰仗管理费及申赎费,换句话说,他们的收益并不与业绩直接相关,当然了业绩好了买的人多也会间接提升收益水平,但事实上就是再差的基也照样有人买进一旦被套牢又舍不得止损卖出,人家管理费可是照收不误,大批忠实用户的存在为那些业绩并不怎么样的基金带来了持久稳定的利润来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旱涝保收了吧。说这些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价值,而是要告诉大家基金投资同样也是考察眼光的,并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到钱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说完了注意事项,我们就来看一下针对性的投资方式。首先我要申明自己的立场,我个人并不看好使用主动型基来进行定投的。此话一出恐怕要引来诸多非议,且容我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诸位再表示反对不迟。理由1: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主要由经理的管理水平决定,对此大家没有异议吧,那么问题来了,基金行业普遍存在着人员高流动性的问题,目前在售基金当中经理任职超过5年的屈指可数,而定投这种长周期投资又典型属于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的投资模式,中途遭遇换将则很可能打破原有的投资节奏,而令之前的投资计划被迫改弦更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守,但新经理再创辉煌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即便熬到牛市能否带给你惊喜也是未知数,大概率会导致可以共苦但却等不来同甘的最终结果。理由2:主动型基业绩的另一大杀手便是规模激增。这一点可以参照历年的冠军基金封冠之后的实际业绩走向,即所谓的冠军魔咒。为什么无人幸免?业绩大好之后带来的规模激增直接影响到调仓换股的灵活性,经理拿着满手前期涨幅过大的股票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想抛抛不掉,也就无法买进明明看好的潜力股,这就是冠军经理的无奈。当然不止冠军,很多明星基金也都逃不开业绩亮眼之后规模大增,再之后业绩开始下滑的规律。当然你也可以继续等待循环的下半场,即业绩下滑之后的规模下降,再看基金能不能起死回生,但需要确保这一过程中经理不会走掉,否则其结果参照第一条。

    既然长周期定投不适合,那无疑就只能阶段性持有了。从历史表现来看,主动型基业绩走势的起伏通常较大,而鼎盛期最多不长于3年,此后大多开始沉寂,真正有机会迎来第二春的寥寥无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有幸选中的概率极低。客观上我们需要接受适时换基的思路。操作上可以理解为阶段性止盈,一旦业绩开始出现转差的趋势果断赎回不留隐患。我曾说过对于基金最理想的操作状态应该是能识于微时而又别于盛时,即便做不到如此,也尽量避免买于盛时再卖于败时的跟风操作模式。事实上每一只基都有其生命周期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你介入时机较晚就延长其自身寿命,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客观规律始终是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想要做好投资就需要更多一些理性决断力,而少一点感性的想当然。这里讲到的主要还是投资理念,具体到操作层面可以参考早先的止盈篇对照执行,能够看准趋势的就用技术型止盈法,看不懂的直接使用目标型止盈法即可。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就看你舍不舍得卖了。赚钱的时候舍不得杀鸡取卵,亏钱的时候更加舍不得断尾求生,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深深套牢而不自知,最终只落得金钱与时间双双搭上还两手空空的下场。不要轻易相信选只好基就能够踏实等着基金经理给你往回赚钱的美好幻想,没有一成不变的好基,也没有不离不弃的经理,主动型基虽然不像题材类一样那么讲究择时,同样需要随时关注多加留意不可以掉以轻心的,认清形势才是致胜关键。

    当然主动管理型基也有做题材为主要投资方向的,比如名字里面带有特定志向的,比如环保、医疗、国企改革等等,对于此类需要搞清楚它们是否名实相副,可以通过观察持仓当中的重仓股来分析,如果确为题材类,则可仿照前篇中窄指的操作方式,如不是则可参照本文中前面讲到的方法来执行。

    关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运用仅限于我个人的一点浅见,有更好的方法也欢迎积极献言献策大家集思广益[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