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今天豆妹推荐一篇基金三季度报,来自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肖志刚,很有意思且对我们投资很有启发。(Ps:括号中为豆妹补充~)
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关系有相似之处,都是一方弱势一方强势,弱势一方选择了看似强势的一方,都希望能过上点好日子。(选基金就像是在挑对象,一旦开始投资就像进入了恋爱期)
如果过的日子不怎么样,弱势一方免不了就会有怨言,也许这种抱怨是因为某件小事引起的,但只要一旦抱怨起来,就会不断翻旧账,历数强势一方的种种不是,过一往的过错都会被揪出来数落一遍,而不会仅限于那个导火索。(现在各大基金论坛里,即使是曾经被众人追捧的明星基金经理也被骂成了狗~)
这就是典型的负面情绪进入到恶性循环的轨道,难以自拔,这个时候强势一方说什么都没用,就算据理力争地解释每个过错,那也都是苍白无助的。
(基金经理:今年市场不好,整体处在下跌趋势~
基民:我亏钱了!
基金经理:大盘亏了20%,我只亏了10%,有10%的超额收益呢
基民:我亏钱了!
基金经理: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底部区间,应该坚持投资。
基民:我亏钱了!
… …)
那弱势方最终如何走出这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呢?主动的办法是拿出一个利好,一个不够那就两个;被动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解决,情绪肯定能逐渐平复的。
最近的股市也是如此,投资者买了股票(或基金),明明是想赚点钱过点好日子,可现在过的都是苦日子啊,一个个下跌趋势,投资者免不了去找原因来解释。就像在弱势方的怨言面前,有哪个强势方经得起苛责呢?(反正就是“你不爱我了”)
每家上市公司都能有点利空,也都能找到点利好,无奈趋势向下,投资者就更倾向于把那些利空翻出来说事,这跟弱势方生气时只拿过错说事是一个道理。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挖掘,找到的利空越多,股价就进一步强化了下跌的趋势,这个时候,就算是有点利好,也于事无补,这种股价不断透支利空而忽视利好的阶段,算是典型的熊市末期,与不断透支利好而忽视利空的牛市末期遥相辉映,都是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主导下的必然。
从信息到股价的传导过程中,大家最常用的一个研究方法是预期差,这是典型的理性预期学派的衍生方法,仅在投资者理性状态下适用,在牛市末期与熊市末期都是无效的。(市场在短期内大多是无效的,但在长期视野下是有效的。)
这就像弱势方在情绪正常的状态下,听到好消息会高兴,听到坏消息会悲伤。但在满腔怒火不断翻旧账的状态下,讲个好消息换来的也许是个悲剧,就像前阵子有人不断强调正在研究社保降费率,保证不增加企业负担,市场仍旧不买账,无法自拔的负面情绪主导就是这样子。(牛市里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熊市里所有消息都是坏消息)
牛市里也是同理,有些公司复牌说重组失败,也能有几个涨停板,就是因为投资者都在乐观情绪中,低于预期的事不能算利空,利空不影响股价涨。
对于下跌市中的投资者,如何走出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呢?
同理,一个办法是真金白银的大利好,比如不打贸易战了,或者大力度的减税措施;如果没有,那就靠时间磨底了,通过低位的充分换手,把带有负面情绪的套牢盘充分换手为带有正面情绪的获利盘(就是没有耐心的、被恐惧支配的基民们纷纷割肉离场),后者会自发去挖掘股票的利好,如果确实有基本面的支持,那股价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就有可能走牛。
豆妹总结:
基民们与基金的小日子最近过的确实不怎么样,难免会发牢骚甚至谩骂,豆妹非常理解,但请注意,情绪化是不仅帮不了你反而会害你。
因为情绪是投资最大的敌人。有多少人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情绪都始终起伏不定,市场牛熊轮回,一波又一波人在高涨时的乐观过头,又在下跌时悲观过度。
事实上市公司本身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金没有变化,基金经理也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市场的投资偏好。几个月前还在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现在就变成了吐槽谩骂,这都是情绪在作怪。
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说:投资者最大的问题甚至是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大多数人总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或贪婪或恐惧或急躁,从而追涨杀跌失去理性。而市场最终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不被市场情绪所影响,逆向投资的人。
怎么跳出情绪影响的恶性循环呢?保持独立思考,坚定自己判断,拒绝小道消息,不轻易被市场情绪影响,按照纪律坚持投资。定投是纪律,跟着「小目标」也是纪律,在市场底部坚持投资,是我们要做的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更多投资干货,欢迎关注专栏#基金投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