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收费,增设门槛,储户理财需谨慎
导读:提示短信增设门槛;年费取消避而不谈;再加上前段时间不断曝光的存款丢失的问题,许多储户对把钱存在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如何更好的理财也成了困扰许多储户的一个大问题。
原本对于银行卡内资金出现的变动,免费发短信通知持卡人,是传统银行为保护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的一项基本业务。但是近期多家股份制银行都纷纷发布要调整消费短信提醒的公告。部分银行甚至将免费短信提醒的起始金额,由原先的200元提高到了500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银行这样做实则是期望通过这样的"驱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微信银行增加更多的用户粘性。简单说就是给银行的微信公众号吸粉。大家可以随手打开微信去“搜索公众号”一栏搜索“银行”试试,各种业务都增设在微信公众号里,但这对于不少传统储户来说显然并不是那么受用,换种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银行缩减成本与对于服务标准的降低。各种业务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处理了,那为什么取消年费的这些业务又非得去柜台办理才行呢?
银行的各种服务标准降低的同时,势必也就要求着储户更为谨慎的去理财。就像近段时间那些被曝光的“银行存款失踪”的案件。有调查显示,这其中也有很多利益链存在,而那些存款丢失的用户大多都是被骗了。就如同5月份那桩“河北女老板1080万工行存款仅剩124元”的案件。
据当事人回忆,“从2014年初开始,这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的一名负责人梁某就开始向我推荐,说是工商银行有一项高息揽储业务,一年的定期存款可以拿到10%的年息。我根本没有意向存款,但梁某不仅三番五次地劝说,还给我的公司介绍客户。”经不起梁某的软磨硬泡,考虑到对方是工行正式员工的身份,当事人最终同意办理这项业务。直到今年5月,她来到工行查询,才发现自己办理的U盾是假的,而自己的存款也仅剩百元。
专家表示,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失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内部违规操作,将储户存款转入他人账户;
2、银行工作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盗取钱款;
3、储户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存款变成保险理财等产品,如果不能保本获利,有可能会亏本;
4、不法分子通过攻击网银或者通过伪造银行票证甚至伪造银行卡等方式盗取储户存款。
当然,这其间也有银行的失职。而从上面这几种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通常是打着“高额”“有利”的招牌,吸引着储户将自己的钱投入进去。所以对储户来说,在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定要端正心态,准确的辨别工作人员向自己推销的业务,不要一味偏听工作人员的“建议”,自己懂得一些理财技巧,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