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做生意,摸着石头过河
坚持“体育”最不易
退役明星中,继续在体育产业里掘金的却很少。
李宁公司元老、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对《华夏时报》表示,国际上的体育大品牌,其创始人大多是酷爱或从事体育的;但中国现有体育品牌基本都是代工工厂起家,导致业界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该创造什么样的体育价值去赚钱,并没有更深刻的认知。而且,中国职业运动还不够发达,市场气候还远远不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退役明星做体育生意,有着很大的客观困难。
面临眼下的困境,李宁本人这样说,“我现在走出去,人家说,你还活着?好像我要跳楼了似的。没那么严重。我的冠军之路也是在不断调整过程当中走来的。”
作为第一个下海大获成功的体坛名将,曾有难得的历史机遇摆在李宁面前。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国人高涨的体育热情,以及李宁作为主火炬手的精彩亮相,都给企业走向更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没有把握好,没有能够真正把资源集中在中国市场,没有更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在最艰难的2012年,李宁决定靠“专业体育”拯救企业。最大手笔就是以20亿元的赞助金额与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达成合作,其协议覆盖之后的五个赛季。很多人认为此举风险太大。李宁则说, CBA本身的价值一般人看不到,而李宁公司看到了。“体育和其他的零售消费行业不一样,体育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人的欲望之一即无限接近最强的人。这即是赞助的意义。”
愿为体育大下血本的还有姚明。
2007年7月,姚明初期投资2000万元,入主了自己曾经效力过的上海东方男篮大鲨鱼队,获得之后5个CBA赛季的东方男篮经营权。两年后,姚明又收购了亏损达9600万元的上海东方大鲨鱼男篮俱乐部全部股权,并接管所有债务,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经营俱乐部。有分析认为,尽管姚明对球队的规划堪称一流,但遗憾的是这个完全职业化的俱乐部却身处于半职业化的CBA联赛当中。
王新业说,李宁、姚明等人对于体育产业的执着,有很大部分应该是感情因素。体育是他们的生命,商业上的延续正是基于热爱。
李宁表示,他的压力巨大,学习和承受的东西已超出自身的条件,“但这是源于我对自己理想梦想的追求。”这个追求应该就是他从未降温的体育梦。
然而,中国体育产业有着根深蒂固的顽疾,并不是某几个人、某一个公司就能解决的。王新业说,这恐怕才是李宁们最大的痛。
张庆说,运动员的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专业能力阶段、个性化发展阶段、综合性表现阶段、职业精神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能够转变成个人无形的商业价值的,也是最能够发挥体育人感召作用的社会价值所在。这应该是体育明星们对于中国生意场最大的精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