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银行理财“投资者分层管理”知多少?

关心资产配置的各位朋友,这几天是不是被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刷屏了呢?点钱君要提醒各位,除了证券期货市场,银行理财市场也同样强调“投资者分层管理”,即把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

今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投资者分层管理”落到实处。

那么,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如何判断这款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适合你?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又有什么门道?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金融消费权益?

1. “这款银行理财产品适合你吗?”

投资者需要注意,按照监管规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银行首先要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

如何测评?有哪些指标?点钱君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的风险测评体系大体一致,核心测评指标包括投资金额、投资金额占全部资产比例、投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能承受的最大损失金额、过往投资经历、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

结合上面的数据,测评系统会自动生成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结果,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即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

相应地,银行理财产品也通常分为五类,即谨慎型产品(R1级)、稳健型产品(R2级)、平衡型产品(R3级)、进取型产品(R4级)、激进型产品(R5级)。

银监会要求,银行销售人员在推介理财产品时,应真实、全面地介绍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尤其不得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此外,银行销售人员还应该向投资人明确,这款理财产品是保本产品还是非保本产品,是有固定收益的产品还是没有固定收益的产品,是本机构产品还是代销的其他机构产品。

2.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有何门道?”

本机构产品和代销的其他机构产品有何不同?这里要注意“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门道”。

目前,除了自身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还是公募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的主要代销渠道。

为了防止代销风险,规范代销行为,银监会多次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代销业务。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示代销产品的代销属性,不得将代销产品与存款或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混淆销售。

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合作机构风险评估情况、代销产品风险等级,合理确定代销业务品种和限额。

再次,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应对代销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对拟代销产品应开展尽职调查,不得仅依据合作机构的产品审批资料作为产品审批依据。

“有些投资者购买了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出现了收益亏损,就要求银行给予赔偿。”某国有大行北京分行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实际上,代销基金和银行存款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代销的公募基金本质是信托关系,属于投资,盈亏自负,但存款属于信用关系,银行是有义务保本付息的。

3. “怎样维护自己的金融消费权益?”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金融消费权益,投资者应检查银行是否严格落实了“双录”要求。

什么是“双录”?这是指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时,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双录”的目的之一是防止“飞单”。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录”可以加强银行投资产品的全过程管理,更好地治理销售误导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具体来看,销售人员按照程序、规定介绍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特性,知晓自己对于该产品享有的权利,应该承担哪些风险,如果发生纠纷,也有了处理的相应依据。

根据银监会部署,2016年年底之前,主要的、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已经全面推开了理财产品“双录”。

作者: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