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8连涨 239款到期产品未达标
如果说,今年7月投资者对于哪项理财品种格外关注,那么答案之一一定为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了“半年考”后,银行理财收益究竟转头向下还是依旧保持上涨,可谓直接决定了投资者们的去留。
而从现实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7月的成绩单依旧亮眼,多家研究机构数据均显示,当月银行理财收益依旧保持上涨趋势。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意味着其实现了去年12月以来的“八连涨”,并创22个月新高。
银行理财收益“拐点”未现
随着6月份年中考核结束,业界普遍估计银行新发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会逐渐回落。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前期在市场资金吃紧和年中考核的双重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呈现数月连涨,对银行内部资金运作构成不小的挑战。年中效应一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或回至下行通道。
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来自普益标准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441家银行共发行9521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6%,较上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融360发布的监控数据亦显示,7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比上个月上升0.03个百分点。除保本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4%,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外,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上升,分别为3.88%与4.71%,最高涨幅更是达到0.06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预期收益率在5%-6%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上月虽有减少,但占比仍保持在15%左右,达1639款。“总体来看,上述产品中有1286款R1-R2级别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且7成起购金额为50000元,无论是风险等级、产品流动性还是起购金额都在普通投资者的选购范围之内。”融360分析师指出。同时更有88款产品预期收益率“破6”,但需要注意的是,仅有7款为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余9成均为结构性产品,风险相对较高。“7月初银行理财收益有所降温,但随后三周收益处于波动状态,整体收益保持在高位运作。”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指出,从保本类型来看,保本型理财产品总体收益下降,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总体收益上升。从银行类型来看,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收益下降,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收益微幅上涨。
交通银行未达预期收益产品数居首
总体来看,根据融360对7月份发行量在30款以上的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进行的排名结果,共102家银行入榜,其中,星展银行新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达7.91%,随后是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二者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23%和5.14%。而同样为外资银行的恒生银行,则以0.88%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垫底。在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亦相对较低,仅为3.98%。
除预期收益之外,对于投资者而言,“到期收益率”也是颇为关注的指标。融360监测数据显示,7月到期的理财产品共12166款,其中有239款未达到预期收益率,未达标率为1.96%。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未达标产品153款,占到全部未达标产品的6成。
从收益类型看,未达预期产品中保本收益类81款,保本浮动收益类15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66款。从结构类型看,非结构性产品达标率为98.75%,结构性产品达标率为83.18%,共有9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达预期,占全部未达预期产品数量的39.33%。
在上述融360分析师看来,结构性产品的预期高收益往往依赖于挂钩股票、债券、期货、票据、指数和衍生品的投资部分,收益率波动很大,想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确实比较困难。“但有些银行在宣传此类产品时多强调这类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情况,风险提示则相对较少。在有些投资者并不了解其中高风险投资部分的特点的情况下,难以评估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建议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的风险偏好,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截止到7月底,银行理财经历过‘年中考核’的大关以后,产品预期收益率仍在小幅走高,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上述融360分析师分析认为,但进入8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了小幅回落的迹象,说明资金面相对有所宽松。预期未来央行进行流动性调节的节奏和方式逐渐为市场所熟悉,银行理财收益激烈竞争场面的可能会有所缓解。
此外,虽然目前市面上仍有大量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但上述融360分析师仍提醒投资者,“切勿因为高收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还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购买适合自身情况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