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钱包:“五一”旅游消费火热,消费金融新兴力量崛起
刚过去的 2019“五一”4天小长假,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居民出游热情,银联商务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今年“五一”,游客线下消费人次增长15.8%,金额增长18.0%。其中,上海居民国内旅游消费金额最高,占全国游客国内游消费总额的6.56%,北京、深圳、南京、广州分列二至五名。从增速来看,以林芝、三亚、普洱等为代表的非一、二线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大众化趋势凸显。
数据来源:银联商务大数据旅游消费监测中心
另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同比增长9%。消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消费金融“爆发”
毋庸置疑,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引擎。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的这些年,伴随普通消费者需求而生的金融服务遍地开花,消费金融似乎在悄然之间“爆发”了。
在众多消费金融从业者看来,消费金融就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并提出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促进经济从生产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型。去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明确鼓励消费金融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另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CCWE)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
消费金融市场未来的想象空间仍在不断扩大,吸引了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的争相涌入,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群雄逐鹿,新兴力量崛起
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消费金融2018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消费金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际上看,起步发展较晚,从国内看,也是近两年才得以迅速发展。2015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消费金融成为市场热点,这一年也被称为消费金融元年,热点的表现之一是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加入。
从过去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均由商业银行主导和垄断。从具体产品和业务来看,信用卡具有额度较高、支付便捷、使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更是几乎实现了衣食住行等场景的全覆盖。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自2012年至2016年,我国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余额由1.14万亿元上升至4.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兴起,多家银行开始重点发力消费信贷领域,不仅积极搭建自身的网上商城,还通过与其他商户合作,推出相关消费信贷产品,以弥补在消费场景及用户体验上的短板。
作为商业银行消金业务展业的重要补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经营除房贷和车贷以外的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如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事项的贷款。
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亦“忍不住”入局分一杯羹。其中,以云南信托、外贸信托为代表的多家信托公司持续发力消费金融;保险公司也以“履约险”的形式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金融热潮中,有一股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也正是这股势力,让更多的用户知晓何为消费金融服务,并如何有效利用这个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这股势力就是以“度小满金融”、“My钱包”为代表的扎根技术创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他们立足于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创新,满足C端用户对移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与传统消费金融服务形成互补。
相关资料显示,“My钱包”由正规金融机构(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持牌经营,坚守普惠金融,采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模型,持续构建知识、数据、决策能力,通过三个能力实现对全网用户持续分层的授信策略,为更多用户提供底门槛、低利率的合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