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产业与世界差距 中国芯片产业现状如何
那时我们不懂得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政府投入是集成电路投资的主渠道,而政府财力有限,投入强度不够。在产业链配套能力方面我们比韩国和台湾地区碰到更多的掣肘,这包括从上游的单晶硅片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更重要的是生产集成电路的装备,光刻机、刻蚀机国家其实早作了安排,在三线建设时,特意在甘肃临夏建设了一个专门生产光刻机的工厂。
我在分管这项工作后利用陕西蔡家坡709厂原有的技术基础生产一部分集成电路装备。该厂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就留下来的老厂,但技术档次和当时国际上应达到的水平相比差得太远,而引进又受到诸多封锁或限制,能拿到的都是低两、三代的技术装备。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没有像大陆这样受到限制。
在后封装方面,在开展908、909工程时,也在上海和天津地区建设了后封装厂,开始还不错,后来又和国际先进水平拉开了距离。由于缺少领军人·物·和原创技术,908工程和909工程虽然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一些作用,但还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待到建成之日已经是落后了。
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搞到了64K,但人家按摩尔定律已经搞到了256k了。德国工业技术很先进,但在集成电路产业和我们有同样的毛病——缺乏领军人才,他们当时也派人到日本东芝去学习,然而德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始终未成气候。正如《中国芯酸往事》一文所说,到了2000年以后,这一状况有了转机,一些海归人·物·回国创业,设立了民间资本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有了起色。
大多数优秀的中国芯片公司,都成立于2000年之后的几年,包括成立于2004年、现属于华为的海思,而且几乎都是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坎坷,现在都成了中国芯片业的骨干。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台湾地区回来的张汝京。
张汝京有着在美国和台湾地区建设一系列集成电路工厂的丰富经验,所以轻车熟路,很快在上海,后来又在北京建设了12英寸的芯片生产企业。这些厂的水平都远高于我们自己建设的908工程和909工程,如果让我们自己建,也许多一倍的时间也建不成。
很快中芯国际已跃居全球第四大的芯片代工企业。这些厂就是现在中芯国际的前身,中芯国际现在仍是大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这就是领军人·物·的重要性。当时张汝京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军人·物·。不敢说他可以与台湾地区的张忠谋比肩,但至少也不大逊于张忠谋。
我多次见过张汝京,其中有几次是在上海的工厂建设工地。张汝京是一个非常投入、非常勤奋、非常专业的人。我见他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他就在工地的简易办公室里吃一个饭盒。但是遗憾的是,陈水扁上台以后,对他拼命打压,取消了他的台籍,还罚款15.5万美元。
台积电告他技术侵权,在美国加州法院起诉——因为张汝京在台湾地区创办的世大半导体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股东卖给了台积电,而张汝京带到大陆来的团队大都是世大的技术骨干。结果张汝京败诉,被罚巨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