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科创板开市首战告捷 五大问题及解答
问题三、科创板吸引不到好公司?
在科创板推出前后,对首批上市公司的质地的各种质疑也很多,甚至有观点认为好公司早就在美股或港股上市了,根本轮不到科创板。对于初创期的公司,其技术前景和盈利模式都存在相对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各种质疑声音是正常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简单笼统地说好公司早就选择去海外上市了,这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有事后诸葛亮之嫌。比如,阿里巴巴在赴美国上市前也面临着广泛的售假货的质疑,若干年后赴纳斯达克上市的拼多多也同样存在类似的质疑,可见现在一致认为的好公司在当初上市的时候可能分歧很大。
即使之前的好公司都选择海外上市了,那以后诞生的好公司呢?科创板靠什么吸引好公司呢?
首先,市场化的定价是确保科创板吸引力的制度保障。企业选择在哪上市,最大的考虑是其融资的性价比。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更高的发行价应该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越高的发行价意味着在发行同样的股份数量(稀释同样的股权)下能融到更多的钱。
如果对发行价进行行政管制,比如限制发行市盈率的上限,则会降低对很多初创期公司的吸引力。反过来,如果发行价人为地定太高,则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所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是确保科创板吸引力的根本保障。此外,不断提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专业水平,使市场化的定价更加有效,也是提升科创板对优秀初创期企业吸引力的必经之路。
其次,发行成本和便利度是科创板相对海外市场的优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选择科创板上市比选择海外市场相对更加便利,发行的成本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发行费用中位数为9200万元,平均占融资额的9.2%。据资料显示,在美国上市仅投行费用就相当于融资金额的7%。
同时中国企业还需要支付中国律师费、美国律师费、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等,首发成本一般占融资额的10%以上。除此之外,美国监管制度中对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薪资报酬委员会、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也将带来大量隐性成本,使得上市公司需要创造大量现金流,来维持上市所需的各项费用,给公司财务带来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