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发改委出声了:景区一年内不准涨价!

  进入九月份,中秋、国庆就在眼前。呼之欲出的景区景点涨价潮,在舆论高度关注下终于踩了急刹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日前共同下发通知,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

  要求在专项整治期间,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A级景区未按规定涨价的须恢复原价;存在乱涨价现象的,有可能面临降低甚至取消等级的处分。另一方面,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倡议下,全国2050家5A级、4A级景区签订了“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约占全部5A、4A级高等级景区的八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舆论压力、行业自律和政府部门整治的合力下,景区景点的涨价冲动终于暂时被遏制住。但如果旅游业发展的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治理成果能否持久见效,可能还要拭目以待。

  据了解,近些年来,景区景点门票轮番涨价。虽然有“三年不涨价”的政策规定,但有些憋了三年的景区,一朝期满解禁,就要报复性上涨,将三年的涨幅一次性赚回来。在这些乱象的背后是逐利驱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一些人眼里,守着一方好山好水,一个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历史古迹,就等于守着聚宝盆、摇钱树。降低门票收费来“放水养鱼”,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来“筑巢引凤”,这些都太劳神费力了,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跟这些相比,收取门票、门票涨价的收益立竿见影,一个黄金周过去,相关部门、企业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既然有现成的捷径可走,为什么非得绕一条漫长艰辛的弯路呢?

  这样的急功近利,表面看是景区所为,但追根溯源,地方政府的发展观、政绩观是不是出现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