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袁世凯的对近代历史贡献为何不被人们承认?

  一般来说,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错误的,一件坏事足以一笔勾销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会得到原谅。

  

  资料图: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近日读到了《人民论坛》杂志(六月上)的一篇文章《袁世凯靠什么在晚清政坛崛起》,感触颇多。随着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益升温,关于袁世凯是否对辛亥革命有贡献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议题。

  有人说,明明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为什么反被称为“窃国大盗”?明明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还在美国,匆匆赶回来之后,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历史教科书却说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错误的,一件坏事足以一笔勾销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会得到原谅。尽管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仅就辛亥革命而言,如果说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其成功标志的话,那么袁世凯的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但是,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思想,这是不可原谅的,由此他就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而一无是处。

  其实,如果说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的时代潮流的话,那么袁世凯所“逆”的是孙中山革命党人所倡导的民主的形式,而并没有“逆”其民主的实质。袁世凯的皇帝是“立宪皇帝”,这个“皇帝”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皇帝的含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洪宪皇帝”所受制约的程度并不亚于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军政”、“训政”,至今看来也是十分难得的。尤其是,称帝受到抵制以后,袁世凯不但认识到了错误,而且也改正了错误,主动取消了帝制。或许可以说,袁世凯最大的问题只是历史没有给他时间纠正错误,年仅56岁就死去了。作为当时唯一有能力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人,假定他的生命延长10年、20年,如果他能够让中国较长时期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人们会“计较”他犯了曾经恢复帝制的错误吗?

  革命的艰难,也似乎让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好像没有流血牺牲,就谈不上是革命。相比之下,孙中山多次领导武装起义,屡败屡战、愈挫愈奋,那才是革命;而袁世凯掌控着强大的北洋军,一哄一骗一逼,敌人就投降了,怎么看怎么像投机分子,怎么看也是欺负孤儿寡母的阴险小人。辛亥革命之前早有人预言中国一旦发生革命,必然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千百万人头落地,结果没怎么打仗就把满清王朝推翻了,这在具有传统“革命观”的人们看来就太不像革命了。至少袁世凯从清廷背叛出来也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那样人们才可能改变对他的看法。

  事实上,正是袁世凯从“敌人”内部响应革命,恰恰差一点让中国“革命”摆脱了改朝换代必血流成河的历史宿命。另一方面,清廷愿意逊位,而不是把“天下”作为家族、家庭的私利,这也是一种善于妥协的高贵品质。接受袁世凯逊位要求的隆裕太后被许多论者说成是“头脑简单”、“无知无能”。以笔者之见,即使她不是有意为之,毕竟是她作出了清帝逊位的决策,承担了丧失家族皇权的历史责任,她就是一个懂得妥协、敢作敢当的政治家,是她和袁世凯共同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妥协,这应当是辛亥革命中特别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