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央超重磅会议: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

  26日晚间,中央财经委传来重磅会议消息。

中央超重磅会议: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美股跳水500点,特斯拉暴跌10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其中有这些重点要点。

  1、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2、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4、要适度超前

  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5、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6、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

  7、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

  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

  8、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首席经济学家 郭磊的最新解读

  第一,中央财经委会议涉及“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经济问题的顶层设计,因此每次会议精神都极为重要。比如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是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2018年7月第二次会议是关于“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2019年8月第五次会议关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1年8月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的主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基建是已经饱和,还是仍存空间。对此,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高的一个定调。

  第三,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常有的认识是投资回报率已经不高,会议对此问题也做了一个明确回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简单理解,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存在外部性的,需要算“综合账”,比如它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福利的影响;二是基础建设是长周期管理的,需要计算它在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哪些领域?本次会议也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强调的领域包括交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源(分布式智能电网,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油气管网)、水利(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产业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 城市基础设施(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卫生应急设施、智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农村交通运输、城乡冷链物流、规模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第五,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资金问题怎么解决?会议阐述的保障框架广泛涵盖了国土资源、金融、财政、社会资本等环节。会议强调,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第六,政策关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有助于中期投资率的平衡。在前期报告《投资率在中期如何打平》中,我们曾指出,投资率的修复不仅是今年的问题;从2035年远景目标的翻番倒推,2021年开始的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要在4.7%左右。如果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是确定的,倒推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样存在下限;要避免固定资产投资滑出下线,制造业、基建、地产都需要维持一定的均衡增速,这个增速怎么打平是中期经济一个关键问题。“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给予基础设施建设以重要意义,在这样一个定调下,基建投资有望能持续维持一个中高增速,这会有利于投资率的打平。

  第七,简言之,本次会议精神所对应的不是基建今年短期增速的问题,今年基建增速已经不低,一季度同比增长为10.5%,3月单月达11.8%。会议精神所对应的,是后续年份“一篮子增速”的问题。2018-2021年基建年均复合增速只有2.2%,明显低于经济增长均衡性的内生要求;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方向下,2022年基建投资快速反弹;但市场可能认为是稳增长之下的短期结果,未来年份不可持续;从会议精神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已是中期的一个稳定导向。

  第八,从投资率打平的角度来说,地产同样需要一个中期均衡增速。这个增速可以比较低,但不能是失速状态。按照我们在前期报告中的大致测算,在制造业7%、基建6%、地产2%、采矿业零增长的同比增速假设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大致可以到5.5%。以当前阶段为例,过低的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后续如何确保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这一领域的健康和均衡发展同样重要。实际上房地产政策的短周期调整已经在进行中,如4月18日央行23条举措明确指向首付和贷款利率;但更系统性的定调和更中期的行业预期似乎需要进一步做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