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策略:2023年龙头白马中期增长优势回归,推荐制造与消费龙头30只重点组合
朔风劲,龙马归——2023年度锐析与展望专题系列一
【本报告导读】:2023年龙头白马在净利率修复与加杠杆扩张之下盈利中期增长优势回归,低估值、低拥挤下配置正当时。推荐制造与消费龙头30只重点组合。
摘要
·投资聚焦成长性G,龙头白马中期增长优势回归。当前A股面临的定价环境是短期不确定性的回升与中期不确定性的下降,即经济修复的具体路径模糊,但复苏的方向却十分明确,投资风格应从即期景气高增转向中期的修复增长空间。展望23年,在行业间增速差异收敛的背景下,行业内大小公司增速的再分化将成新的焦点。23年龙头白马Wind一致预期(下同)净利润增速将达26.7%,较非龙头的差距重新扩大。我们认为,龙头白马经过近一年调整悲观预期已计入较充分,其估值已降至19年历史中位水平,相对非龙头溢价显著收敛。持仓拥挤度亦明显缓解,超配比例已降回18年初。低估值、低预期结合中期复苏高弹性,龙头白马将开启估值与盈利修复的新阶段。
·龙头白马超额盈利来源:稳定的产品力,占用外部资金与低成本的杠杆扩张。龙头白马股价超额收益的背后是其超额的盈利能力,市占率提升是其/绝味食品/锦江酒店/中航沈飞/立讯精密/东方雨虹等。
·风险提示:病毒演化与防控的不确定性、通胀持续时间超预期。
目录
01
投资聚焦成长性G,龙头白马中期增长优势回归
短期不确定性上升但中期不确定性下降,市场定价中长期增长空间。当前A股面临的环境是预期底、政策底已经早于基本面底出现,而经过2022年的调整,投资者的悲观预期交易的比较充分,政策的边际变化暗示政策目标在更多的向经济重启和正常化倾斜,经济修复的方向是确定的。但现实的约束在于,由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增长仍缺乏明确的信用扩张主体,经济修复过程将是曲折的。在中期不确定性下降,而短期不确定性上升的定价环境下,我们认为投资风格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看即期EPS的环比高增转向看企业中期的修复与增长空间。在配置上,不仅可以从行业板块出发,亦可从大小风格层面寻找投资机会。我们发现,2023年行业间增速差异收敛,但行业内大小公司的差异却在扩张,龙头白马在2023年净利润预期增速将达26.7%,相较于2022年大幅提升,对比非龙头公司的复苏弹性更为突出。结构上,消费与金融地产类龙头净利润恢复弹性最明显,科技与周期龙头也有较大改善。
龙头白马已进入配置“击球区”,估值与拥挤度水平已降至2019年水平。估值水平上,龙头白马预期PE、PE(TTM)均较高点显著回落,预期PE为17.22,已降至历史54%分位,基本与2019年7月持平。而PE(TTM)水平22.7,更降至32.9%分位,且相对非龙头的估值溢价显著收敛。拥挤度方面,公募基金超配持仓占比为29.0%,于2020Q4后持续下降,当前已降至2018Q1水平。换手率自2021年年初持续下降,至11月28日换手率也已降至历史偏低水平。我们认为,2016年后经济增速波动收敛,存量经济下传统行业集中度提升之下已使得龙头估值中枢系统性提升。而其当前估值水平已基本达到底部,进入配置“击球区”。
02
拆解龙头白马超额盈利来源:产品力、经营力与杠杆力
2.1.股价超额的表现背后是龙头白马超额的盈利能力
龙头白马公司股价的超额收益源于其超额的盈利表现。相比于非龙头公司,龙头公司的净值比价自2016年后不断扩大,这背后是二者不断扩大的盈利能力差距,二者的ROE(TTM,下同)差异自2015Q2的3.6%扩大至2021Q2的9.0%。市场倾向于用行业集中度提升来解释龙头公司的超额盈利水平。从结果上看,龙头白马公司集中的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确实在2016年后行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并由此带来了龙头相对尾部公司不断扩大的盈利差距。但是,集中度的提升是公司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结果而非原因,难以为我们理解龙头白马公司的超额盈利能力优势来源提供帮助。因此本篇报告中,我们尝试借助杜邦分析的思考框架,复盘2016年至今龙头公司两轮明显的盈利改善期(第一段:2016Q1-2018Q1,第二段:2020Q1-2021Q2)中ROE提升的驱动力,并通过与非龙头公司对比,拆解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
2.2. 超额盈利能力的来源:产品力、经营力与杠杆力
公司盈利能力是产品盈利、经营管理和杠杆水平三方面的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杜邦分析通过公式将企业盈利能力拆解为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三个主要指标,并在之后进一步分解为毛利、期间费用、固定资产周转、流动资产周转等更为细分的财务指标。它为我们理解公司盈利优势提供了合理的框架,但由于其拆分方式是基于公式推导而非逻辑演绎归类,因而体现不同类型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往往被归入同一上级指标,由此带来分析的不便。如期间费用率中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公司内部管理能力的关联更强,但财务费用却与公司财务杠杆水平更为相关,更进一步说,净利润率实质上综合了产品盈利、杠杆与管理能力,而不单纯是盈利能力的体现。
重构杜邦分析框架,从产品力、经营力和杠杆力三维度理解公司竞争优势。产品力、经营力与杠杆力分别对应企业在产品、公司与产业链以及宏观环境三个层次的竞争优势。1)产品层面,企业的超额盈利可以从量价两个支线理解,我们在深度报告《EPS定价锚:海内外服务与科技制造共振》中讨论过利润的拆分方法,即利润增速可以从单位产品盈利能力(价)以及产品销量(量)两个维度去理解。2)经营层面,企业的竞争优势由对内的费用管理与对外的产业链资金周转管理两个支柱构成,前者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和销售费用率,后者则可进一步分为对上游的资金侵占以及对下游的销售周转效率的提升。3)杠杆层面,公司资信与宏观金融环境共同影响企业杠杆水平,杠杆力同样可以从量价两个支线理解,即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与融资借贷成本。由此,我们得以在杜邦分析上初步建立公司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的三维度分析框架。
2.3. 产品力:龙头白马量增时毛利率稳定,非龙头“薄利多销”
第一次盈利改善期间龙头公司毛利增速与毛利率相对优势均扩大,第二次改善期间龙头公司相对优势收窄。从龙头公司与非龙头公司的毛利(TTM,下同)同比增速看,两轮ROE提升期间毛利增速均大幅提升。2016Q1-2018Q1期间,龙头公司毛利增速先增后小幅下降,非龙头公司毛利增速先提升后保持稳定,期间龙头公司毛利润增速均高于非龙头。毛利率方面,龙头公司毛利率扩张,且相对非龙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20Q1-2021Q2期间,两类公司毛利增速先在底部保持了近两个季度,而后毛利增速迅速改善,且整体上非龙头公司期间毛利增速变化弹性大于龙头公司,毛利增速差距缩窄。毛利率方面,龙头公司毛利率明显下降,非龙头公司毛利率相对稳定,二者毛利率差距收窄。
量价维度拆分公司毛利增速,公司的毛利润的提升可在广义上归因为量增和利润空间的扩大,前者落实至公司经营通常体现为下游客户需求旺盛、新市场开辟或者营销获得成功;后者则通常以新的高毛利产品推出或成本下降等形式体现在公司业绩中。公式上可以表达为:
即是说,剔除掉毛利润增速中由于利润率抬升所导致的增幅,余下的增长则大多可以被归因为“量增”。
第一轮盈利改善中销量均增长,龙头白马毛利率稳中有增但非龙头公司毛利率同比收窄。2016Q1-2018Q1期间毛利润整体均改善,但拆分毛利同比增速看,龙头公司与非龙头公司在2016Q1-2017Q3期间销量增速均明显提高。但在销量提升的过程中,二者毛利率表现却存在差异,其中龙头公司量增期间毛利率同比先保持稳定,且在后期出现明显提升,而非龙头的毛利率同比变化幅度则出现明显收窄。这意味着在这一轮盈利能力改善期间,龙头公司保持了产品盈利能力的稳定,而非龙头公司在销量增长的背后则存在对单位产品盈利能力的牺牲,呈现“薄利多销”的特点。第二轮盈利改善中龙头公司主要依靠量增,非龙头公司量价齐升。2020Q1-2021Q2期间龙头公司的毛利增速提升主要依赖销量增2020Q4-2021Q2的大幅提高,但期间毛利率同比降幅却先快速扩大后小幅回升。非龙头公司表现则有很大不同,2020Q1-2020Q4期间销量增速同样变化不大,毛利率同比波动较大,但在2020Q4后销量增速快速回升且毛利率同比低位恢复,呈现“量价回升”的状态。这表明在第二轮盈利改善之中,龙头公司仍主要依赖销量的回升,但相比非龙头公司销量增长叠加毛利率修复所带来的弹性,龙头白马整体毛利增幅不如非龙头公司。
2.4. 经营力:龙头白马加强对外资金侵占,非龙头依靠对内费用管理
龙头白马公司更早展现对产业链的资金侵占能力优势,并且更晚开始控制内部费用。对外资金占用与对内控制费用都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改善,对外侵占能力提升核心体现为企业现金周期缩短,即企业从付出现金购置材料、产品出售到收回现金的经营周转效率提升,意味着企业能更快回笼资金进行经营循环。龙头公司的现金周期于2014Q2见顶后不断回落,相比之下非龙头公司在2018Q1后才出现改善。凭借自身的议价能力优势,龙头公司得以更早通过侵占产业链资金提升自身盈利水平。但是,龙头白马却并不热衷通过控费“节流”提高盈利能力。尽管费用直观上拖累了盈利能力,但高销售费用带来的营销与渠道优势,高管理费用带来的组织管理优势却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龙头公司由于自身产业链议价能力较弱,只能选择通过控制内部费用来提升盈利能力,相比之下,龙头公司则在2018Q2后才开始明显控制费用,而且能在更短期间内实现大力度的控费,这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龙头公司的经营能力优势,即对待控费的态度是“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龙头公司现金周期的缩短主要源自应收账款周转加快与侵占应付资金力度加大。进一步拆分龙头与非龙头公司现金周期细分指标的变化情况,龙头公司2013年就开始加大对上游应付账款的侵占力度,2015年后开始缩短应收账款周转天。并在之后呈现出应付周转天增长、应收周转天下降的趋势。此外,存货周转天并未明显改善,相反却不断拉长。而非龙头公司2016年前的细分指标趋势一致,这意味着非龙头公司并未刻意控制经营周转情况。2017年后细分项目变化趋势分化,一方面2018年起应收周转天数下降,大幅带动现金周期缩短,另一方面存货周转天于2017年起不断小幅改善,而应付周转情况则并未有明显改变。
龙头公司经营能力弹性主要源于对外侵占,而非龙头公司经营弹性主要来自对内费用管理。对比龙头公司与非龙头在对外、对内经营能力上的同比变化趋势,最明显的差异在于,盈利改善期间龙头公司现金周期同比变动弹性更大而非龙头公司的内部费用率同比的弹性更大。弹性是公司经营能力边界与主观意愿的体现,龙头公司在盈利改善期间利用自身产业链议价能力优势可以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的侵占力度,而非龙头公司没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只能依靠加大对内费用管理力度保障盈利,且通常现金周期还会同比增长以至于拖累盈利。
2.5. 杠杆力:高信用利差下龙头白马具备低成本加杠杆优势
第一次盈利改善期间,高信用利差下龙头公司低价加杠杆逆势扩张。2016-2018年第一次盈利上行期间龙头与非龙头公司的杠杆表现明显分化,龙头白马自2016年后持续提升自身财务杠杆水平,而非龙头公司则延续下行。究其原因在于,2016年后产业债信用利差开始走阔,尤其是龙头白马公司较多的家电、医药等行业信用利差走阔更为明显,这使得龙头公司可以通过低成本债务融资进行扩张的优势凸显。而从财务费用率的表现看,龙头公司在“量”的维度提升杠杆水平进而推高了财务费用率,而非龙头公司在融资成本上行背景下,通过降低杠杆维持了自身财务费用率的稳定。
第二次盈利改善期间,二者均呈现明显缩表降杠杆的迹象。第二次盈利改善期间,龙头公司与非龙头的财务杠杆均明显下降。尽管疫后流动性与信贷环境宽松,但无论是全部工业企业、上市的龙头公司还是非龙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明显回落。一方面在近年金融监管趋严叠加碳中和政策接力之下,多数企业并未选择将在手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用以偿还债务。另一方面,正如现金周期在2018年后全面缩短所揭示的那样,上市企业加大了对产业资金(无息负债)的侵占力度,而不断降低自身有息负债水平以控制财务费用。
03
净利率修复与杠杆水平抬升推动龙头白马2023E盈利高弹性修复
2023年龙头公司盈利弹性源于净利率大幅修复与杠杆水平抬升。龙头公司超额行情表现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相对非龙头不断扩大的差距,而2021年的蓝筹股泡沫破裂也源自非龙头公司更高的业绩弹性。展望2023年,龙头公司将有望恢复对非龙头的盈利能力优势。2023年龙头公司的ROE为19.2%,与非龙头公司之间的差距为5.5%,相比2022年预期的4.7%大幅反弹。借助我们之前对于龙头白马盈利能力的拆分,我们将继续从产品盈利能力、经营周转能力与杠杆水平三个方面对2023年龙头公司盈利弹性的来源进行拆分。结果显示,龙头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修复的主要来源是净利率的高弹性提升以及杠杆水平的抬高。
3.1. 龙头公司净利率高弹性恢复,大消费白马恢复力度更强弱修复下A股量增动能回落,龙头公司净利率修复弹性更大。我们沿用前述方法对净利增速的一致预期进行量价拆分,2023年龙头公司与非龙头均呈现出净利率同比修复与表征需求的“销量”增速回落的现象。从2022年前两个季度表现看,龙头与非龙头均呈现明显的量价回落趋势,且与经济整体景气关联更紧密的龙头受损幅度更大。而在净利增速修复的过程中,龙头白马的净利率修复弹性远高于非龙头。另一方面,本轮疫后修复的掣肘在于,工业企业仍处于在主动去库阶段,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时日,因此无论龙头公司还是非龙头公司在代表需求的“销量”上弹性都相对有限。
消费龙头白马23E净利率高弹性恢复。分板块考察龙头白马2023E的净利润增速弹性,消费龙头白马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提升,由2022E的4.6%提升到了2023E的28.5%。金融地产主要受房地产2022E业绩预期大幅下调影响业绩弹性较大,由-18.9%提升至11.5%。相对的,科技、周期龙头亦有提升。量价拆分看,各板块主要依赖净利率的修复弹性,如消费龙头2022E净利率同比为-1.05pct,而至2023E则同比提升1.25pct,金周期板块2022E净利率同比-0.70pct,而2023E同比改善0.91pct。量的维度上,弱修复格局下各板块增速以收缩为主,但消费板块却呈现小幅量增趋势,2022E为14.2%而2023E为15.8%。
行业层面结构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净利率修复弹性居前,成本下行、竞争格局优化与需求复苏是净利率回升的主因。我们通过两种方法进一步拆分2023年净利率修复的行业结构。自下而上汇总龙头公司净利率的修复情况,力度最强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场景消费行业、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行业、以及基础化工、于:1)PPI下行、PPI-CPI剪刀差收窄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与利润区间修复;2)疫情加速了消费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善,供给出清下龙头盈利能力提升;3)近年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变“重”,疫情冲击使得需求下滑,但企业仍需承担固定成本,因此利润受挤压较大。政策管控边际改善将使得消费需求将逐步回归正常,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带动利润区间出现修复。
3.2. 修复中龙头不再“节衣缩食”,同时积极加大对外资金侵占力度
修复过程中龙头公司侵占产业链资金力度加大但控费力度缩减。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了龙头公司依靠自身产业链议价优势具备强大的对外经营控制能力,并主要在此维度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从其疫后经营力上的恢复趋势看,龙头白马自2021Q1疫后对费用的控制力度就在缩减,22Q3现金周期环比亦进一步收窄,主要受到了存货周转加快的推动。相对的,非龙头自2021Q1后维持较强的内部控费力度,同时也在加大对现金周期的控制。但在22Q1后随着经济进入主动去库周期现金周期缩减的动能减弱,对费用的控制力度也有进一步回落。从实际经营维度看,龙头公司对内控费力度的减弱与现金周期的缩短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控费力度减弱意味着企业不再“节衣缩食”,开始重拾经营恢复正常的信心。现金周期的相对缩短意味着龙头在复苏过程中或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强势的产业链经营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3.3.制造业与消费龙头杠杆水平触底回升,良好资信下低成本扩张龙头公司在手现金充沛资信良好,能够实现低成本的杠杆扩张。尽管疫后流动性始终保持合理宽裕,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传统信贷扩张路径受阻等因素之下,信用扩张却相对乏力。尤其是结构上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借贷意愿下降显著,同时企业开始出现降杠杆行为。展望未来,龙头公司加杠杆的空间较大,本轮龙头公司的杠杆水平自2021Q4触底回升,但2022Q3的有息负债率仍仅为2010年以来的25.9%。另一方面,疫后龙头白马有意愿也有能力加杠杆扩张。首先,疫情对大小企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疫后大型企业恢复的力度明显较小企业更强。景气的相对优势使得大型企业借贷扩张意愿更高,大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相对小企业边际抬升。同时,龙头还具备更强的借贷扩张能力,全A净利润与CAPEX的增速差自2021Q2后大幅回落,但龙头公司却呈明显回升趋势,在手现金的充沛使其具备更强的偿债能力,借贷成本将更低,能通过低成本杠杆实现扩张。
中游设备制造、下游消费行业加杠杆意愿强烈。行业结构上,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同类型行业杠杆水平出现一定分化,采矿业受到碳中和目标影响扩张投产意愿下降,杠杆水平自2021年初以来不断下滑。制造业杠杆水平自2021年6月后出现下降至12月见底,而后杠杆水平迅速抬升。细分行业中,中游设备与下游消费龙头板块杠杆水平大幅提升。具体来看,大型公司有息负债同比增速提升,且相较于小型企业有息负债同比增速差不断扩大的一级行业包括电力设备、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从景气表现看,消费品行业疫后PMI快速修复,装备制造PMI修复且高于高技术制造业,高景气之下以上两类行业未来扩张意愿或更强。
在制造中寻找“逆流而上”的力量,中游制造CAPEX率先拐头向上。在“弱现实”、“弱预期”以及广谱性盈利增长的走弱之下,跳出盈利增长真正的线索反而开始清晰,尤其是从关注盈利的beta转而去关注资本开支的beta,更强的资本开支意味着更好的需求前景以及更具有优势的政策供给。我们发现,高端制造与上游资源品的资本开支的拐点开始向上。具体而言,煤炭/有色等资源品在高产能利用率下借助充沛的自有现金流开始扩张,机械/汽车/化工/计算机等科技制造行业则依赖需求的高增长以及信贷倾斜加大资本投入。而与宏观经济修复相关度更加紧密的龙头公司未来恢复弹性更大,凭借充沛的现金流、更强的产业链资金侵占能力与更优质的资信优势,龙头有能力更有意愿实现加杠杆扩张。
04
国君策略龙头白马30只重点推荐标的,布局消费净利率修复的与科技制造杠杆扩张
龙头白马2023年盈利优势回归,其中下游消费与中游制造类龙头公司表现更突出,推荐利润率高弹性修复与加杠杆产能扩张两条投资主线。推荐青岛啤酒/绝味食品/锦江酒店/中航沈飞/立讯精密/东方雨虹等30只重点组合。主线一:利润率高弹性修复,推荐场景消费/必选消费/中游制造龙头公司。消费板块2023年需求复苏且净利率回升,龙头修复弹性更明显。具体来说,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场景消费行业、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行业。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国防军工等中游制造行业同样具备修复弹性。我们认为,利润率修复的动力主要源于1)PPI高位回落,PPI-CPI剪刀差收窄带来的成本压力下降;2)疫情加速消费板块供给侧出清,行业竞争格局改善;3)疫后需求恢复正常使单位固定成本高位回落,高经营杠杆放大利润恢复弹性。主线二:转型升级与自主可控趋势下加杠杆扩张意愿强烈,推荐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龙头公司。龙头公司当前杠杆水平已是历史低位,未来加杠杆空间较大。而优质的资信与充沛在手现金优势也使其具备更强偿债能力,得以借助低成本的杠杆进行扩张。而“弱现实”、“弱预期”下更强的资本开支意味着更好的需求前景以及更具有优势的政策供给,未来的恢复弹性更强。结构上,中游科技制造,尤其是其中高端装备相关的机械设备/计算机/军工龙头杠杆水平自2022年初以来不断回升且投资扩张动能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