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粤开策略: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大势研判:短期在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本周市场延续上涨态势,周一在大幅低开的情况下表现强势,周中成长板块再次活跃,沪指挑战半年线遇阻回落具体来看,上证指数上涨1.76%,连升五周,深证成指上涨2.89%,创业板指上涨3.20%。板块方面,受疫情防控新变化影响,社会服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商贸零售和纺织服装板块涨幅居前,市场关注大消费行业。

  11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PMI环比再度全线走弱。11月制造业PMI为48,低于此前预期值49,环比下行1.2个百分点,11月非制造业PMI为46.7,环比下行2个百分点,经济指标延续10月下行态势,总体上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进程仍显缓慢,结构上显示供需两侧、内外部需求同步走弱。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再现新变化,政策优化调整趋势明朗,影响经济的疫情因素向好,后续经济复苏有望迎来更多利好政策,宏观策略呈现“弱现实、强预期”的组合

  情绪面来看,本周A股成交额较上周提升,日均成交额提高超1000亿。房地产“第三支箭”落地叠加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市场对未来经济修复的趋势逐渐明确,信心逐步修复之下带动资金积极进场,尤其北上继续“扫货”,本周净买入超265亿元,11月和12月分别净买入600亿和155亿,外资重新回流权重蓝筹股,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积极提振作用,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进入12月,市场对于“跨年行情/春季躁动”预期逐渐升温。从我们过去15年的复盘情况来看,“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出现概率确实较高,但持续时间和幅度差异较大。本轮行情启动至今已超20个交易日,期间最大涨幅在10%左右,结合当前“弱现实、强预期”的情况来看,我们建议短期在乐观的情况下多一分谨慎

  地产行业政策拐点是支撑经济企稳复苏的压舱石,但从海外防疫政策的放松优化经验来看,复苏并非一蹴而就,因而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市场的博弈分歧或将有所加大。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市场底部特征明确,未来修复趋势明朗

  在配置方面,布局低位和弹性,适度考虑估值切换。关注三条主线逻辑:一是,防疫优化下,前期受损板块的修复行情,如生物医药、航空、酒旅等板块;二是,稳增长诉求下的行业政策边际宽松,如房地产产业链条和互联网等行业;三是,长期围绕安全主题下的,能源安全、自主可控以及信创、中药等板块。主题投资方面,建议关注国企改革、拉尼娜现象等。

  复盘:岁末年初,往年“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如何展开

  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岁末、年初、年中通常是市场表现较好的阶段、上涨概率也相对偏高。尤其是头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整体上涨概率优于其他时段,而从平均涨跌幅来看,同样在岁末年初有不错的表现。并且,从边际变化的角度来看,12月、1月上涨的概率在提升,符合我们此前看到的“春季躁动”前置演绎为“跨年行情”的现象。

  按照有一定持续性(20个交易日)、一定涨幅(最大涨幅近10%)的标准来看,仅有2009~2010年,2016~2017年、2021~2022年的“春季躁动”或“跨年行情”缺席。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出现“跨年行情/春季躁动”现象的逻辑主要在于:1)情绪面的影响:岁末年初市场对新的一年经济、流动性、政策有憧憬;2)资金面的推动:年初银行放贷高峰,流动性充裕;3)市场学习效应:过去15年出现概率较高,仅有三次缺席;4)国内外资金提前布局:资金引领、推动市场。

  我们在去年的投资策略中提到今年可类比2012年的稳增长年,实际上2022年运行至今,确实与2012年有诸多相似之处:面临双周期向下、稳增长持续发力、年中经济企稳证伪、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甚明朗等。2012~2013年的跨年行情市场由2012年12月持续至2013年2月上旬,市场在连续2年的下跌中迎来了跨年行情,此前经济降速、结构转型等问题持续困扰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行情的启动源自政策定调不确定性消除,12月政治局会议是行情的重要催化剂,在这一阶段,大金融、顺周期链条表现突出,随着地产的回暖,开工链、竣工链、销售链依次表现,低位板块的弹性优于其他板块。而与此同时,彼时的创业板以计算机公司为主,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创业板自此开启了一波大牛市。上演“大金融搭台、成长唱戏”。

  通过复盘,不难发现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是岁末年初行情开启的必要支撑,宽货币、宽信用的环境是催生跨年上涨行情的重要因素,景气度优势是风格选择的重要依据。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一、岁末年初,往年“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如何展开?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多次提到“跨年行情”、“春季躁动”等A股存在的季节性规律,而近些年“春季躁动”多次出现提前演绎为“跨年行情”。本节我们具体展开讨论,A股的“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怎样的?行情如何演绎展开?以期通过复盘,借鉴历史,为后市投资节奏和方向提供一定的线索和思路。

  (一)“跨年行情/春季躁动”统计规律上发生概率有多大?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按照有一定持续性(20个交易日)、一定涨幅(最大涨幅近10%)的标准来看,仅有2009~2010年,2016~2017年、2021~2022年的“春季躁动”或“跨年行情”缺席。

  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岁末、年初、年中通常是市场表现较好的阶段、上涨概率也相对偏高。尤其是头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整体上涨概率优于其他时段,而从平均涨跌幅来看,同样在岁末年初有不错的表现。并且,从边际变化的角度来看,12月、1月上涨的概率在提升,符合我们此前看到的“春季躁动”前置演绎为“跨年行情”的现象。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出现“跨年行情/春季躁动”现象的逻辑主要在于:

  1)情绪面的影响:岁末年初市场对新的一年经济、流动性、政策有憧憬

  岁末,当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基本定调;年初:次年1~2月是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叠加春节假期的扰动,使得全年经济运行情况不明朗。叠加微观层面,部分行业和个股的高增长使得股价有估值切换的动力。因此,岁末年初这个时点市场对于来年的经济、流动性、政策等方面都有憧憬和预期,而在数据验证之前,更多的源自于情绪面的影响,也即拔估值行情。

  2)资金面的推动:年初银行放贷高峰,流动性充裕

  由于银行在年初会获得新的信贷投放指标,因此银行有较强动力抢占优质信贷资源,形成信贷“开门红”,从数据来看,每年商业银行在一季度的新增信贷量占全年比例显著偏高,因此,这一阶段的流动性相对较为充裕,叠加新开工旺季尚未到来,导致资金成本往往较低。

  3)市场学习效应:过去15年出现概率较高,仅有三次缺席

  从我们复盘情况来看,“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出现的概率较高,近15年仅有2009~2010年,2016~2017年、2021~2022年缺席,表明这一阶段胜率较高。市场具有学习效应,过去由于某些原因总是重复出现的现象,使得投资者存有美好的回忆,因此预期会再次出现。同时,岁末、年初的涨幅均值相较于全年其他时段也具有一定优势,从胜率-赔率的角度来看,在岁末年初参与布局有不错的投资性价比。

  4)国内外资金提前布局:资金引领、推动市场

  一般来说,机构资金会提前制定来年的投资策略和计划,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有仓位和持仓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在A股机构话语权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对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海外资金往往倾向在年底年初加仓布局,尤其是自2018年提高A股权重之后,北上资金的布局有很明显的时间偏好,2019/2020/2021年1、2、11、12月这4个月的合计净买入额分别占全年流入总额的比例基本在40%以上(2021年除外),在资金的引领下,出现“跨年行情”、“春季躁动”现象。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二)以史鉴今,逐一复盘近五年“跨年行情/春季躁动”

  通过复盘,不难发现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是岁末年初行情开启的必要支撑,宽货币、宽信用的环境是催生跨年上涨行情的重要因素,景气度优势是风格选择的重要依据。

  1.2.12017~2018年:大金融和消费板块的狂欢

  2017~2018年的跨年行情由2017年12月底持续至2018年1月底,严监管的基调持续。方向上金融强监管和紧货币贯穿全年,经济呈总体下行趋势。2017年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资管新规等政策出台,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均有所回落。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市场维持震荡行情,直到年末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及2018年初央行增加流动性供给,并实施定向降准,指数得以修复。后续受内外部多重压力影响,市场自2018年底开始下跌,跨年行情终止

  期间金融地产和消费领涨。金融地产受益于经济回暖和货币宽松预期,涨幅居于申万一级板块前列。2017年四季度中小板、创业板的盈利情况不佳,相对而言蓝筹股业绩表现稳定,具有相对优势,且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和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张,市场偏好向价值倾斜,因此价值龙头企业众多的消费板块涨势明显。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1.2.22018~2019年:大蓝筹、消费的狂欢

  2018~2019年的跨年行情由2019年1月初持续至2019年4月中旬,宏观经济修复加上流动性宽松为主要推动力。基本面上,全年经济增速下滑,市场表现低迷,估值下滑至底部区域,年末PMI、投资和出口等多项数据显示经济呈现修复态势,同时叠加政策面上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市场情绪逐渐向好。2019年初伴随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市场上涨行情启动。二季度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和中美贸易摩擦再起使得风险偏好降低,市场加速下跌,跨年行情终止

  期间市场普涨,前期金融、消费领涨,后期周期板块补涨。受益于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地产非银金融表现优异,农林牧渔板块在猪肉价格上涨的业绩表现拉动下涨幅居前。春节后,较好的数据表现和外资流入推动食品饮料、医疗等消费行业领涨。行情后期,化工、煤炭、石油石化等周期板块也受拉动上涨。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1.2.32019~2020年:成长、科技板块的牛市

  2019~2020 年的跨年行情 由 2019 年 12 月初持续至 2020 年 1 月中旬,内外部环境改善表现为流动性环境宽松和中美贸易摩擦缓和。 国常会在 12 月释放积极的货币信号、 2020 年 1 月 6 日央行即宣布全面降准 0.6% ,加上 1 月信贷社融超预期,信用宽松得到验证。 内部除流动性宽松外,经济数据改善和减税降费等政策,也推动市场启动跨年上涨行情。 国外方面,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市场情绪。1月新冠疫情爆发,市场出现明显回落,春节后恐慌和避险情绪集中释放,市场大幅下跌,此轮行情就此中断

  期间成长与周期板块涨幅明显。2019年资本市场重要事件包括了科创板推出并试点注册制,《证券法》修订,沪伦通启动,“深改二十条”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和政策出台,使市场富有活力。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红利持续释放,成长板块尤其是科技成长充分受益。本轮行情中计算机、电子等行业涨幅领先,周期行业随着经济企稳也大幅上涨。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1.2.42020~2021年:成长、周期板块的牛市

  2020~2021年的跨年行情由2020年11月初持续至2020年2月中后旬,疫情成为影响行情的重要因素。经济持续向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疫苗研发进展顺利等利好因素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得到强化;微观流动性方面,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和公募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为市场提供足量资金,开启年末上涨行情。春节后通胀预期升温,加之对流动性偏紧的担忧情绪引发拥挤交易,市场大幅跌落,此轮跨年行情结束

  期间周期和消费板块涨幅居前,前期金融和周期风格领涨,中期切换至成长和消费,后期周期和消费再度上涨。随着宏观数据改善,经济企稳回升,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等顺周期板块在年末行情中延续年中优势,领涨市场;中期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龙头抱团效应明显,市场切换至休闲服务、食品饮料、新能源等成长和消费板块。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1.2.5 2021~2022年:内外扰动下,行情缺席

  2021~2022年的跨年行情由2021年11月初持续至2021年12月中旬,市场期待的“跨年行情”并未出现,或者说表现不及预期。2021年12月中旬以后,我国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但A股出现持续调整。次年2月,俄乌冲突、疫情的反弹以及美国退出QE、加息预期下,使得市场风险偏好不断下降,资金大幅撤出也加剧了市场的寒冬。

  2021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期间成长板块领涨,汽车和传媒行业涨幅居前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1.2.62012~2013年:大金融搭台、成长唱戏

  我们在去年的投资策略中提到今年可类比2012年的稳增长年,实际上2022年运行至今,确实与2012年有诸多相似之处:面临双周期向下、稳增长持续发力、年中经济企稳证伪、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甚明朗等。

  2012~2013年的跨年行情市场由2012年12月持续至2013年2月上旬,市场在连续2年的下跌中迎来了跨年行情,此前经济降速、结构转型等问题持续困扰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行情的启动源自政策定调不确定性消除,12月政治局会议是行情的重要催化剂,在这一阶段,大金融、顺周期链条表现突出,随着地产的回暖,开工链、竣工链、销售链依次表现,低位板块的弹性优于其他板块。

  而与此同时,创业板自此开启了一波大牛市,彼时的创业板以计算机公司为主,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创业板的两年半长牛。2012年12月持续至2013年2月上旬上演“大金融搭台、成长唱戏”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二、大势研判:短期在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本周市场延续上涨态势,周一在大幅低开的情况下表现强势,周中成长板块再次活跃,沪指挑战半年线遇阻回落。具体来看,上证指数上涨1.76%,连升五周,深证成指上涨2.89%,创业板指上涨3.20%。板块方面,受疫情防控新变化影响,社会服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商贸零售和纺织服装板块涨幅居前,市场关注大消费行业。

  11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PMI环比再度全线走弱。11月制造业PMI为48,低于此前预期值49,环比下行1.2个百分点,11月非制造业PMI为46.7,环比下行2个百分点,经济指标延续10月下行态势,总体上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进程仍显缓慢,结构上显示供需两侧、内外部需求同步走弱。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再现新变化,政策优化调整趋势明朗,影响经济的疫情因素向好,后续经济复苏有望迎来更多利好政策,宏观策略呈现“弱现实、强预期”的组合。

  情绪面来看,本周A股成交额较上周提升,日均成交额提高超1000亿。房地产“第三支箭”落地叠加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市场对未来经济修复的趋势逐渐明确,信心逐步修复之下带动资金积极进场,尤其北上继续“扫货”,本周净买入超265亿元,11月和12月分别净买入600亿和155亿,外资重新回流权重蓝筹股,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积极提振作用,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进入12月,市场对于“跨年行情/春季躁动”预期逐渐升温。从我们过去15年的复盘情况来看,“跨年行情/春季躁动”出现概率确实较高,但持续时间和幅度差异较大。本轮行情启动至今已超20个交易日,期间最大涨幅在10%左右,结合当前“弱现实、强预期”的情况来看,我们建议短期在乐观的情况下多一分谨慎

  地产行业政策拐点是支撑经济企稳复苏的压舱石,但从海外防疫政策的放松优化经验来看,复苏并非一蹴而就,因而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市场的博弈分歧或将有所加大。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市场底部特征明确,未来修复趋势明朗

  在配置方面,布局低位和弹性,适度考虑估值切换。关注三条主线逻辑:一是,防疫优化下,前期受损板块的修复行情,如生物医药、航空、酒旅等板块;二是,稳增长诉求下的行业政策边际宽松,如房地产产业链条和互联网等行业;三是,长期围绕安全主题下的,能源安全、自主可控以及信创、中药等板块。主题投资方面,建议关注国企改革、拉尼娜现象等。

  三、一周市场回顾

  本周市场延续上涨态势,周一在大幅低开的情况下表现强势,周中成长板块再次活跃,沪指挑战半年线遇阻回落。具体来看,上证指数上涨1.76%,连升五周,深证成指上涨2.89%,创业板指上涨3.20%。随着市场止跌反弹,成交量小幅放大。周内来看,周二市场大涨,两市成交额规模较周一扩大超2000亿,周四成交额突破万亿规模,周五市场小幅缩量回调。整体来看,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额环比上升13.1%至9162.1亿元,活跃度明显上升。

  本周市场风格由金融、稳定切换为消费和成长;近一个月以来,金融风格领涨,消费、稳定和周期风格均有明显上涨,成长风格涨幅相对较小。近三个月以来,金融和稳定风格表现相对抗跌。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行业方面,本周申万一级行业除煤炭外均有所上涨。涨幅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社会服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商贸零售和纺织服饰,涨幅分别为8.49%、7.87%、6.43%、6.27%、5.18%。煤炭板块独跌0.44%。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加仓265亿元。周一北向资金净流出37.6亿元,后4个交易日均净流入,其中周二、周四净流入均为百亿级。细分行业来看,净流入居前板块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净流出居前板块分别为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四、近期重要事件一览

  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短期乐观中多一分谨慎| 粤开策略

  五、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