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元豪宅遭抢,深圳楼市回暖(深圳1.5亿豪宅卖出去了没)
虽然全国范围内调控政策频出,深圳仍然按兵未动,短期内政策环境是否改善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深圳再次登上热搜。
5月30日,深圳福田海德园A区正式开盘,推出239套房源,单套住宅建筑面积约143~251平方米,备案均价12.6万元/平方米,总价1755万~3240万元/套。仅6个小时,房源全部售罄,吸金57亿元,成为深圳今年首个“日光盘”。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海德园A区“日光”现象让市场发出惊叹的同时,也被认为是深圳富人阶层巨大购买力的再一次体现。
中指研究院深圳分院总经理樊鹏飞告诉记者,当前新房市场以刚需、刚改产品为主,深圳豪宅项目海德园成交比例逆市上升,一方面与周边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有直接关系,一方面也反映出深圳潜在豪宅客户的购买力非常旺盛,质高价优豪宅产品推出即受到市场欢迎。
“这说明在系列纾困政策下,热点楼市开始呈现回升态势。”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一部分敏锐的高收入人群会察觉到政策对市场的扶持,提前布局,这部分人群对资产保值增值诉求比较强,就会配置这类型房产。
李宇嘉还表示,虽然海德园A区的热销对后续深圳楼市回升有着重要信号意义,但市场整体热度仍有待观察,“豪宅市场回升的会比较强劲,其他市场还比较弱。”
“日光盘”再现市场
还没到正式开盘,海德园项目工地外已经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迎接海德园A区入市。
此次海德园A区共推出239套房源,单套住宅建筑面积约143~251平方米,备案均价12.6万元/平方米,总价1755万~3240万元/套,共吸引2348人登录认筹系统,1820人提交资料,终审通过1175人,入围最低积分为53.5分。
5月26日,海德园A区公布意向登记人名册,经过18轮摇号,共有686批客户入围并完成300万元意向保证金冻结。
5月30日上午9点,686个幸运儿开始线上选房,仅仅6个小时候,全部房源售罄,共吸金57亿元,成为深圳今年首个“日光盘”。
海德园算是深圳的“网红”豪宅楼盘,有A、B两区。去年11月,海德园B区推出181套房源,开盘当天售罄,销售额33.67亿元。
几千万元一套的房子被疯抢,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最直接的原因是新房售价低于二手房价。
海德园位于深圳新晋豪宅区福田安托山片区,该片区在深圳两大成熟豪宅区华侨城与香蜜湖之间,2018年开始,陆续有万科臻山府、锦庐花园、天健公馆等豪宅小区建成于此。
樊鹏飞表示,海德园预售毛坯均价为12.6万元/平方米,周边二手住宅万科臻山府和天健公馆与之相比,虽指导价相差不大,但实际成交价高达20万元/平方米左右;按现在一二手房价差倒挂8万元/平方米情况看,即便是143平方米最小户型,将来倒手后也能躺赚千万元。如果未来片区房子升值,利润更高。这吸引了不少投资客入场。
周边配套的学位也是海德园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此次参与“打新”的客户不乏是为了能够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海德园A区仅隔一条斑马线就是红岭实验小学,距离项目步行约800米,还有深圳国际交流学校新校区,此外,海德园周边还有侨香学校、红岭中学、红岭外国语小学等,距离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只有一个地铁站。
市场整体热度仍有待观察
并非只有海德园出现“日光”现象。前几天,深圳南山蛇口豪宅招商仕林臻邸开盘,187套均价约11.5万元/平方米的房源也几乎日光,5月28日,开发商发布海报表示全部售罄。
在樊鹏飞看来,这可以视为深圳楼市苏醒的一个信号。他表示,随着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政策放松等利好消息释放,长时间观望的客户重拾入市信心。加之央行下调5年期以上LPR,深圳大部分银行首贷利率同步下降,令深圳市民购房信心复苏,潜在购买需求一定程度被激活。
从短期数据来看,深圳楼市也确有好转迹象。
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月23日到5月29日,深圳市商品房成交534套,成交量环比前一周增加39.1%,成交面积为5.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7.9%。
更能代表市场温度的二手房市场也出现好转。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深圳5月二手住宅共成交2101套,这是2022年以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首次突破2000套,创下新高。
尽管如此,深圳楼市仍显现出了较大的冷暖差异。深圳市住建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共有13个住宅项目取得预售证,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有近4成项目去化没有过半。
对此,李宇嘉表示,目前新市民预期还比较悲观,买房动力不足,这部分人群可能不会这么快入市,至少到6月份市场仍会呈现一个分化极其严重,主要分化是在豪宅和非豪宅产品、热点区域和非热点区域。
李宇嘉认为,中心区定价合理、价格低于周围二手房和同类新房的豪宅会率先回暖,但这类楼盘针对的客户是不受疫情影响的富豪人群,这部分人群看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空间。
樊鹏飞表示,目前来说,市场调整压力仍然较大。虽然全国范围内调控政策频出,深圳仍然按兵未动,短期内政策环境是否改善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