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着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非洲节约粮食)
“这是一场缺乏足够关注的灾难。”谈及非洲日益恶化的粮食危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官员忧心忡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估计,有3.46亿非洲民众正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相当于非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多。
由于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和农业歉收等因素,非洲长期以来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而俄乌冲突及其外溢影响加剧了非洲的粮食危机。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粮食生产大国,非洲国家十分依赖俄乌两国出口的粮食、食用油和化肥等产品。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非洲从俄乌进口了价值51亿美元的小麦,占非洲小麦进口总额的44%。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引发货物和资金流动困难,导致全球粮食供应不足、粮价飙升,经济民生最为脆弱的中部和西部非洲国家影响最为严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数据显示,刚果(金)大约25%的人口面临严峻的粮食危机;萨赫勒地区超过7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布基纳法索流离失所人数是去年的3倍。
在经济形势稍好的埃及和南非,粮价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同样明显。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80%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当地民众购买一袋40公斤面粉的价格在短短两个月中上涨了30%。南非一家经济研究机构监测的“家庭食品篮子”价格显示,今年5月份,南非低收入家庭经常购买的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1.4%,这对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民众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屋漏偏逢连夜雨。多家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和气象机构5月30日联合发布声明警告称,非洲之角地区因连续4年雨季缺雨,正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导致当地大量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牲畜死亡,大量人口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找食物和水。预计到今年9月份,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将有2000万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饥荒风险逼近。
保障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但由于政策空间十分有限,非洲国家领导人希望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为保障非洲粮食安全寻求外部支持。
在欧盟最新批准的第六轮对俄制裁中,俄最大银行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之外。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5月31日在与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时警告称,这一制裁无济于事,只会影响非洲大陆的粮食供应。
6月3日,萨勒前往俄罗斯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希望在缓和俄乌冲突的同时,为非洲争取更多粮食和化肥供应。而在5月25日俄方举办的“非洲日”招待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作出承诺,“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地忠实履行各项国际合同的义务,继续向非洲出口食品、化肥、能源和非洲国家急需的其他商品”。
尽快恢复粮食贸易只能解非洲的燃眉之急。要想可持续地确保粮食安全,非洲更需要提高粮食自给能力。5月20日,非洲开发银行批准了一项15亿美元的紧急粮食贷款,计划向2000万名非洲农民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接下来4个农业季节生产3800万吨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减少非洲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作为非洲国家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非洲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在为受灾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的基础上,坚持“授人以渔”,积极同非洲分享农业发展经验技术,支持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水平。杂交水稻是中非农业合作一大亮点,在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几内亚、肯尼亚和加纳等非洲国家,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杂交水稻示范项目已初见成效。得益于袁隆平团队的科研成果,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成为“非洲粮仓”可期。
相信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非洲的粮食危机终将过去。但依靠外部援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非洲保障粮食安全任重道远。非洲国家只有直面挑战,补齐短板,加强农业能力建设,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才能捍卫粮食主权,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经济日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田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