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富豪的崛起
导读:随着女性力量的不断崛起,在各行各业的高层领导岗位上,都可以看到女性高管们的身影。但如果作为发展已经极具规模的知名企业,甚至是跨国集团的“掌门人”,他们是否能够放心地将毕生心血打造的“王国”传给在他们眼中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女儿们?而这些“女继承者”们面对竞争激烈的商场,是否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女继承者”们已经纷纷登台。集百炼钢与绕指柔于一身的她们,身上总是投注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双重遐想:究竟是威风八面,傲气凌人的当代花木兰,还是身背落寞与压力,甚至在婚恋市场压箱底的“李莫愁”?女继承者们的“乐”与“忧”,谁能解?
一脉难相承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无奈。有个可靠的儿子传承家业,成了许多企业家眼里的奢望。
在中国,家业传给儿子往往是民营企业家的“传统”。康奈集团总经理郑秀康就在女儿更早进入公司,做出不菲成绩的情况下,依然把企业交给了小儿子。他的解释是,女孩比男孩发育早几年,到了50岁,女儿就要走下坡路,弟弟那时候精力还正旺盛。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郑秀康代表财富一代的主流意志。
然而,“计划生育”的大背景和年轻一代新思潮的涌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出现“接班人”空缺的难题。麦肯锡曾发布过一项研究数据: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7%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海外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红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则小故事,几年前,他接待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总监谈合作。交流中,对方谈到,现在老板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说,董事长的儿子对企业接班的兴趣不大,而一些局部接班安排也不成功。该董事长甚至放言,谁可以把他的儿子培养好,能够接好他的班,愿意给他50%的干股。
王红新还向本报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差不多90%的家长都希望父子传承。我们在招生面试时做过一个调查,有接班意愿的二代企业家却不超过1/3。这两个数字落差表明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他说。
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也认为,凡家族企业,都希望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家族”,但这些企业刚传到第二代,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而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官商大环境又不利于西方价值观的生存。二者共同作用,直接导致新财富家族的如何传承成为难题。
正因为无子可继,或者不愿意承担,女继承者们挑起了家族企业的大梁。这一现象在中国商界,例子并不少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和宗申集团总裁左宗申因为儿子的年龄实在太小,只好先培养女儿接班。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儿子早夭,接班的重任只好落到二女儿杨惠妍身上,尽管她最初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教师。而汇源集团朱新礼的公子朱胜华,只在家族企业上了一年班,就感到兴趣索然,再也不愿接班。
巾帼不让须眉,女继承者们的登台,反而成就了商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宗馥莉、潘巍、左颖、刘畅、郑莱莉、许涛芳、张静静……这些出现在各大“家业常青”接班人名录上的名字,有的已经完成了女孩到女强人的蜕变,有的仍然在准接班人的道路上默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