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说蘑菇街合并:需要改造的地方还有很多
美丽说和蘑菇街盯着的那群人,有多少公司也想跟着抢?
尽管脱离淘宝已经两年多了,也都尝试过升级自己的电商生意,但美丽说和蘑菇街的核心用户,似乎与淘宝还是很接近:18 - 25岁的年轻女性,大学生群体为主;消费能力不高,但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崇尚潮流。
依靠在自家平台上开店的淘宝卖家,以及内容上的运营,这样的用户需求不难满足:款式设计与淘品牌流行趋势保持一致,甚至标准更高;商品价格低,质量要求就不用太高;物流和客服由商家提供,平台本身的压力不大。
在转型之后,蘑菇街也曾经尝试通过海外买手概念,吸引更多 25-35 岁的年轻女性公司人。
“其实这个群体女性的消费能力高,但时间少,当然她们的要求也高,是我们未来有更大想象空间的地方。”蘑菇街市场品牌总监范懿铭曾对《好奇心日报》表示。
至于美丽说,在自家主页的商品类目上也已经逐渐放开,扩展到了已婚妇女会关注的男装、童装、家居、小家电、食品等项目,电商业务的定位也变成了范围更广的“时尚发现平台”。
但如果考虑到这两年电商行业的变化,你可能会觉得,这两家转型以及扩展新品类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比如,海淘的兴起。跨境电商的政策红利,让很多之前没想好怎么做电商生意的公司和创业者,都挤到了这个圈子里。
像小红书这样已经有了高收入用户、以及社区优质内容积累的公司,就借机迅速上线了跨境电商业务“福利社”,目前单月交易额已经突破 1 亿元。
又比如,传统电商在新品类上的突破。京东在 2015 年加速进入时尚品类,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全年不仅延揽了数百个国际品牌入驻,还在 8 月派出了自己的设计师,参加米兰时装周。
虽然相对于天猫、唯品会来说还差得很远,但京东离摆脱卖 3C 家电的传统印象,还是近了一步。
再比如,淘宝又想重提导购这件事了。2015 年,淘宝上线了自己的“内容开放计划”,宣布在 3 年内投入 20 亿元,专门用于扶持那些“网红”的内容团队,生产具有吸引力的导购性内容。
这些公司争夺的,其实都是相似的一群年轻消费者:几年前,她们可能还会将大量时间泡在美丽说和蘑菇街上,寻找好看又不太贵的淘宝货。
而现在,她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增长了,会花更多时间在品质较高、又能夺人眼球的商品上;她们购买力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扩展到了全世界。
美丽说和蘑菇街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在电商时代,忘记了消费者对“逛”与“分享”这类感性体验的需求,先后关闭了自己的社区业务。即使是电商业务每日可以带来稳定的流水,在社区阶段形成的用户活力,也逐渐流失了。
这两家公司,就是这么在两年时间内边花钱、边掉队的。
它们的合并意味着什么?
在合并之前,美丽说曾接受过 5 轮外部投资,蘑菇街也有 4 轮。没有了淘宝的分成,让两家公司一下子成为依靠资本驱动的典型案例。
所以,当他们极力推动电商模式运转、上线新品牌策略、乃至提出一些不太靠谱的尝试时,实际也是为了最终上市所做的准备——至少在递交招股书时,不能让投资者过于失望。
但就像美团与大众点评一样,两家公司在上市之前,就一起遭遇了资本寒冬和模式困境,这成了它们最大的合并动力。
至于合并之后要做什么,陈琪似乎还没有想好。不过,从 A 轮就参与蘑菇街投资到现在的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还是很看好他:
“实际上这起合并对于行业的影响是被低估的。大家一直把他们看作是女性时尚电商、便宜小品类,但其实是电商方向服务意识和服务品类的变化。是如何做好非标品、有调性、有品牌、有质量的服务,让这一代人有尊严地消费。”
要做到这一点,“美丽说+蘑菇街”的组合需要改造的地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