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股息率超同期理财产品收益(股息率连续多年超过5%的股票)

   很多稳健型投资者都比较看好银行股,倒不是因为银行股有多大的波段操作价值,而是被其每年超越定期存款的优异分红能力所吸引,并且目前估值处于底部,因而具备了长线投资价值。但是随着银行股都披露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以后,市场对于银行股是否存在投资价值又有了很大的分歧。

  究其原因,是因为2023年一季度,银行股普遍出现了营收和净利增速放缓的迹象,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银行股更是表现突出。另外,稳健的国有大行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似乎也不是很好,除此之外,其它国有大行的营收也仅仅维持了个位数增长,像大型城商行由于其区域性属性比较强,与国有银行表现相当,如北京银行一季度营收下降了6.92%。

  仅从业绩表现来看,由于过去三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2022年银行报表就显现出了一丝疲态。一些银行业务与传统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关系密切,故2022年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国有银行每年营收增速都在两位数,高的时候会有20%出头,只是国有大行有大型项目做保障,营收下降的幅度不如股份行大。我们此前说过,银行营收和净利润的“超高”增速本身就不健康,正常情况下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应该是GDP和M2的平均数,如果压缩水分就是围绕GDP增速上下波动。

  从这个角度看,A股的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是大势所趋。

  当然,由于优质银行有很高的拨备率,可以通过拨备调节利润,所以大家看到一些银行即便今年一季度营收下降但净利润还是在增长的,就是因为降低了拨备率释放了利润。当然这个利润并不真正是当期实现的利润。

  有意思的是,尽管今年一季度银行股的业绩都不太亮眼,但5月第一个交易日,银行股的表现却异常凶猛,特别是调整了8年的民生银行一枝独秀收于涨停。其上涨理由也很简单,民生银行一季度营收增长 0.38%,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大多数股份行营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民生银行能取得这一业绩实属不易,因此其估值也应该向股份行的平均水平回归。此外,涨势迅猛的还有中国 银 行 , 一 季 度 营 收 猛 增11.57%,这在国有大行里可以算出类拔萃了。

  历经了三年疫情和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大家似乎看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A股的银行股最终还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无论是此前的“零售王”还是“同业王”,在宏观经济不振的时候都只能靠存贷差,国有大行也是如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倾向于经营相对稳健,前期调整幅度大,各种问题基本已经出清的银行,比如率先从底部崛起的民生银行就是如此,目前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远超估值4、5倍的股份行,没理由估值只给3倍。因此,目前A股的银行股可能会出现一个高低切换的走势,至于什么时候高价银行股重新领涨,那要看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这些银行优化资产的进度。

  最后谈谈在银行股集体上涨以后,还有哪些银行值得关注。

  第一是光大银行,大家可以看看中信银行,基本面和光大银行差不多,中信集团和光大集团的实力也大致相当,但中信银行涨幅远远超过光大银行。且从基本面情况看,中信银行一季度营收下降了4.94%,光大银行一季度营收只下降了1.58%,资本充足率和拨备两家银行也大致相当,没道理中信银行能有4.4倍的估值,而光大银行估值不足4倍。

  第二是浦发银行,虽然一季度业绩也在下降,但其崛起的理由和民生银行类似,有可能在大型股份行中率先实现轻装上阵,而且其股价前期调整幅度巨大,一直在底部区域徘徊,也有一定的补涨需求。

  第三是现金分红年化率高的银行,既然未来银行要比长期投资价值,就要比可持续的业绩分红能力。股价越是调整,其相应的年化分红率就越高,如兴业银行因为短期的业绩不振造成股价下跌,目前的年化分红率已经超过7%,甚至一下子就成为银行股的“分红王”,短期砸出了一个“黄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