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创新 为“保量提质”
“保量”源于十八大两个“翻一番”的要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即使今后每年保持6.5%的增长,带来的增量也将达7000亿多亿美元以上,数量上看,超过十年前两位数增速的时期。因此,“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5%以上,就可以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因此,中国没有必要把精力耗费在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速提升上,而是可以腾出手来,去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提质”则意味着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经济赛跑”。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十三五”规划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创造历史,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释放不竭动力,不断取得胜利。十八大提出的另一个“翻一番”是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2010年至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远超过GDP增长,这意味着完成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要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是必由之路,2010年至今,农村军民人均收入增长远高于城镇,缩小贫富差距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建立更公平、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人的发展,带来了结构的转变,是社会的进步。中国从来不是主动追求结构转型,而是水到渠成式的改革,是顺应结构的转变。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转变,推动我国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超过4亿的80后和90后,造就了淘宝和天猫的“双十一”销售奇迹,同时也不断刷新电子商务的世界纪录。13亿中国人的大市场,消费需求也在向高层次、个性化、多元化转变。五中全会公报中,“创新”出现27次仅次于“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十三五”期间,要求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另一方面,推动“互联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只有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才能真正建成创新驱动型的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