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退休 农村老人为养家省吃俭用
14年前,杜六妹的丈夫因肺病去世,她开始独居生活,在上良村7号,老人照顾儿子的一儿一女,直到把他们抚养成人。
上良村村委书记赵仲均是杜六妹的邻居,在农村人眼中是地地道道的“公家人”,1995年他从村委书记位置退下来,那时,一家人的日子也算圆圆满满。
厄运发生在10年前。2005年,妻子赵丽宵忙完一天农活,吃完晚饭,坐在自家门外注视远处的稻田。赵仲均说:“她告诉我想睡觉,不一会就歪倒在大门外。”他赶紧叫来村中的土医生,用了很多方法可就是无法唤醒,第二天送到佛山市中医院,才发现是中风,经过抢救,虽无生命危险,但还是导致左半身偏瘫,后半生只能在床上度过。
这以后,上天没有眷顾赵仲均,儿子赵建文在村中读了6年级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背脊越来越驼,之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无法继续读书,在家休养没多久,开始出现间歇性精神病,并且伴有暴力倾向。
3年前,赵仲均的腰也开始直不起来,今年刚满75岁,走路时,脸部与地面平行。如今,赵仲均一家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全靠养老保险和政府救助生活。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 .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400万,低收入贫困老人2300万。以我国目前每年有3%的人口进入老年人行列计算,老龄化高峰将在10- 20年后来临。到本世纪中叶,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1位老人。
家庭赡养功能逐步弱化
83岁的杜六妹帮儿子养大两个孩子,一个人独居上良村老屋,四个子女全在外打工,由于工作繁忙,每周只有最小的孙子来看她。
83岁的杜六妹在为蔬菜浇水,她一人居住,无人照顾
按照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规,她每月可领取580多元的养老保险费,即便这样,她还是不得不异常节俭,由于没有土地,为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好点,杜六妹在老屋四周开辟了菜地,种植四季菜蔬,保证一年的饮食需求,但这远远不够,有时她还瞒着子女,偷偷跑去帮种菜的外省人分拣菜苗攒点零花钱。
独居的杜六妹极少吃肉,基本上不买,因为距市场有3公里路程,走这么远的路程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难度很大。高血压、冠心病一直伴随她的老年生活,分拣菜苗的工作如今也已无法坚持。她每天只吃一次降血压药,每月费用20元。杜六妹感到十分孤独,每天陪伴她的就是赖以为生的蔬菜苗。
在广东,一些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受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等影响,年老反而需要自养,高龄仍干着沉重的农活,“老无所养”问题突出。随着农村“空心化”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农村互助养老受到冲击。南都记者在广东走访发现,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传统的“养儿防老”作用受到冲击,家庭赡养功能也逐步弱化。
由于所处地区政策与法规的差异,68岁的李宝群夫妇生活最为艰难。每月几百元的最低生活标准,对没什么积蓄的李宝群老夫妻来说,简直杯水车薪。两个已年近七旬的老人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靠年轻时学来的手艺———养殖桂花鱼苗贩卖,一年赚取40 0 0多元以维持家用。因为要负责孙子每月500元的幼儿园学费,李宝群不得不在村中找一些边角的自留地种蔬菜、葱蒜,凌晨运到鹤山周边市场贩卖。
当整个社会还在纠结于延迟退休政策时,农村老人和高龄农民工却无奈地“无法退休”。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中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 ,城镇达到84.7%,每人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只有34 .6%,每人月均养老金仅74元。农村老人和高龄农民工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挣钱不仅是为养老,也是为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