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现国内首个超大型金矿 储量达470余吨
辛苦:钻工们用肩膀扛出超大型金矿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从钻井平台上,正将取下来的岩芯小心地放在箱子里。
80公分一格岩芯,每7格就是一箱,这样一箱,仅重量就达60多斤。“别的可以,唯独这岩芯不能有一点闪失。”丁建周说。据统计,整个海上项目共计有两万多箱岩芯,就是这样,由钻工们乘坐颠簸的小舢板一箱箱运回岸边扛回岸上的。
“可以这样说,是钻工们用肩膀扛出了一个特大型金矿床。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矿床的勘查实践不仅证实了渤海湾海域金矿成矿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是我国海域金矿勘查的首次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张军进说。
海上施工,最大的困难就是有风浪。只要有6级以上风浪,交通就是问题。据介绍,海上勘查共有七条小舢板负责海上交通运输。上下班的钻工中有部分人开始不适应小船的颠簸,恶心呕吐,但是适者生存,吐了几次也就好了。还有几次,人不小心掉到了海里,所幸都穿着救生衣,有惊无险。
特写:打个电话满船往返跑
三山岛海域,其实在这壮观的背后,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36岁的张军进,别看他年纪轻轻,从业9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累计探获金金属资源量1100余吨。他也是全国“最美地质队员”当选者。
提起海上找金最难忘的经历,他沉吟半晌:“就怕大风大浪。”记得有一次出海,他们来到到离陆地14公里的水域。刚出发的时候海面上微风拂面,可半个小时后海面突然变脸,大船起伏能有一米多高。
作业人员出现了晕船的现象,有的人甚至出现了呕吐。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克服了身体的各种不适。
地质,测量,钻探人员往往吃住在施工作业船上。“最烦人是手机信号不好。与陆地人员交流的时候常常一个人拿着手机从船头跑到船尾,而且是不停的折返跑。”
有一次,项目组辗转于海上平台编录岩芯。而平台最远离岸3.5公里,水深达15米。行驶间,风浪骤至。大家便在惊涛骇浪中停靠在最近的一个平台,艰难狼狈地爬上平台。
原以为很快就会风息浪停,没想到一等就是一天一夜。当时已是九月底,晚上的海上气温很低,他们身上的衣物单薄,大家只好“抱团取暖”,用塔衣遮身避寒。更惨的是,平台上几乎“弹尽粮绝”,就这样在“饥寒交迫”中度过漫漫长夜,迎来曙光。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就是在这样无数个艰难险阻和瑟瑟寒夜中浮出水面。